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中国食品报】第十届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在无锡召开

发布日期:2013-06-09 来源:中国食品报 
资料来源 中国食品报
【中国食品报66日】(本报记者魏公铭 文/摄) 530日,由江南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在无锡开幕。本次会议以“Better FoodsBetter Life”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爱尔兰、韩国、日本、泰国等10多个国家食品领域的4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国内50余所大学的校领导、食品学院院长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食品行业企业代表,共600余人出席会议。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校长William Lacy教授、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王喆、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中粮集团总工程师岳国君教授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开幕盛况
本次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食品科学领域的各个方向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可谓亮点频现:为研讨当前社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化等热点议题,主办方特别举办了国际食品高等教育发展论坛,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际知名大学以及国内50余所大学的食品教育领域专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成为本次会议上最吸引与会嘉宾眼球的一大亮点;本次会议下设17个分会场,安排了120多场口头学术报告,另有150多篇学术墙报张贴,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就本学科最前沿的热点课题展开了研讨,学术气氛一流;此外,为了缅怀江南大学已故的食品界优秀教育家王璋教授,会议特别设立了王璋教授纪念学术论坛等。
亮点一 在传承中寻求创新
记者从会议主办方了解到,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ICFST)已经是第十届召开。该会议是由江南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同发起的双边学术交流会。第一届会议于1991年在无锡召开,此后每2—3年一次在两校轮流举办。经过22年、九届会议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国内规模最大的食品科学盛会,同时也成为中国食品科学家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拓展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不少参加过多届会议的专家学者向记者表示,圈内人都已经将参加该项会议当成了一个传统。确实如此,纵观历届会议主题——“21世纪食品安全与健康食品加工——健康与幸福市场全球化时期的食品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等,从早期探讨食品作为民生行业的角色,到关注食品加工技术到食品技术创新,再到如今食品安全、健康、营养逐渐成为关键词。各届会议的主题都紧密围绕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引领食品学术界和业界的各项创新和发展。
本次会议以“Better FoodsBetter Life”为主题,一方面传承了如何创造出更好的食物这一永久不变的主题,同时将主题提升到通过食品行业创造更好的生活的新高度。此外,会议针对目前国内食品学科教育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不足的问题,首次增设国际食品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同时,为纪念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王璋教授对食品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所作的贡献以及他对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交流会发起和推动所作的努力,设立了王璋教授纪念学术论坛。这些创新的会议内容,不仅丰富了会议内容,也是主办方在会议发展历程中对于会议关注视角、关心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亮点二 高度关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究其原因,创新型人才缺乏已成为禁锢食品行业发展的桎梏已成为业界共识。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其工业产值已接近9万亿元。随之而来的是业界对食品科技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他指出,要想让中国食品工业更好地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更好地融入国际食品产业,注重创新型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陈坚教授解释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人才的创新能力已经不仅停留在技术创新层面上,更多的是要求其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科研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积累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化意识。
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右)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校长William Lacy教授(左)共议食品专业人才培养
本次会议期间特别设立的国际食品领域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即十分准确地对应了食品工业不断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和困惑,以期以更宏大的视野、更微观的角度探讨食品学科的教育问题。论坛以食品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国际化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的国际著名大学食品科学院系负责人,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全球伙伴关系主任等国际食品教育著名专家以及来自国内50余所大学的校领导、食品学院院长等纷纷出席论坛。与会嘉宾围绕社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化等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期待总结出专业教育的规律,形成专业教育的范式,进而提升我国食品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论坛上,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食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名湧介绍了中国食品学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背景,总结了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认证的实践情况、共同标准及步骤,同时也阐明了学校现场检查的关键点及认证的特征;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教授总结了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以及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战略;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则针对中国食品学科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结构、目标等作出说明,并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想法和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坛上,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过的教育界专家们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其成功经验,并就食品学科教育的国际交融和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与会嘉宾中引起了共鸣。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陈卫教授表示,国际先进国家食品学科建设经过其工业化发展过程的历练,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这些宝贵的财富很值的国内食品学科人才教育领域借鉴,对提高我国食品学科教学水平大有裨益。陈卫教授介绍说,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例,其作为国内食品学科教学水平领先的高等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他表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教学中,目前更加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食品学科发展至今,已经从一个相对粗放的学科发展成一个学科体系。仅以食品加工为例,已经不仅限于工艺方面的研究,而是更广阔地涵盖了装备、技术及产业链开发及应用等更多的领域。陈卫教授解释说。同时,他表示,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也是教学重点,目前学院每年有25%左右的优秀学生和国外院校进行交流和交换培养。
亮点三 学术研究结合产业发展
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王喆副司长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对食品产业科技的发展和支撑能力的提升,本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推动国际食品科技创新、促进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院士在大会致辞中指出,随着科技创新浪潮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食品科学与技术日益展现出推陈出新的无穷魅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则强调,中国食品工业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之后,近两年增速明显趋缓,食品业界对科技的关注和需求从来没有像现今这样迫切。这就需要业界提供强大的科技基础的支撑。因此,与会嘉宾对当前食品业界的科技热点的研讨仍是本届会议的重头戏。
参会企业产品展示吸引了与会外国专家的关注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设立了有益生菌与肠道健康、乳品科学与技术、食品组学、食品与人体健康、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化学、食品胶体、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纳米技术、谷物科学与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新技术等12个议题,另设研究生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分会场。会议共安排120多场口头学术报告,另有150多篇学术墙报张贴。对于众多关注食品科技最前沿的科研工作者及企业代表而言,无疑是一场丰盛的科技大餐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创新需要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来实现学术研究与产业的对接。同时,企业的强大资源优势及针对市场开发更准确的把握,也能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的层次提升。本次会议十分注重加强食品业界的参与。中粮集团、光明乳业、江苏雨润、杜邦营养与健康、安井食品、普丽盛包装等现场展示互动,较好地实现了产业与学术的交流沟通。其中,中粮集团首席科学家俞伟祖博士就开发全麦产品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全面概括,解读了全麦产品对防治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有重要作用,但是也就其加工特性面临的挑战和与会专家进行了探讨。
来源于:中国食品报网http://www.cnfood.cn/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