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6月19日】近年来,江南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紧跟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就业工作思路,巧用“加减乘除”法,破解就业难题,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教学质量建设做“加法”。为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该校强化“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教学质量建设上做“加法”。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成立“至善学院”,实施“优生优培”;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针对各专业特点,形成了五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推进勤工助学育人模式改革,促使学生由“学生身份”向学校的“员工身份”转变,扩大实践育人功效,搭建“授人以渔”的职业素养实训平台;为了让体育精神回归人才培养,开展“体育精神培育试点工作”,不断强化体育精神在“健康体魄、健强意志、健全人格”中的育人功能。
——专业优化调整做“减法”。为提高整体办学水平,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学校优化本科专业布局,自2009年起,在招生规模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削枝强杆,对连续2年初次就业率低于80%的13个专业实施停招,涉及6个学院、100余名教师。与此同时,突出“集群优势”,规划“大专业”、“强资源”思路。
——创业带动就业做“乘法”。依托校园周边的科教园和产业园,成立创业学院,以“基于专业、三区联动”为总体思路,构建了集“教学、实践、孵化、研究”于一体的创业教育链,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园区助推型”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五年来,该校入园学生创业企业累计已超70家,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成活率超过70%,注册资金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年产值已突破六千多万元。学校创业氛围日益浓郁,创业典型不断涌现,汇聚十多名“江苏省创业明星”示范群体。
——就业困难帮扶做“除法”。校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三部门与学院联手互动,采取措施帮扶各类困难毕业生就业,减少困难就业群体;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减轻困难生就业经济负担;通过加强心理援助,增强抗挫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途径彻底摸查毕业生就业心理,通过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引导毕业生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观念。同时,依据高校毕业生不同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突出分类指导。此外,打击扫除人才招聘中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不合理收费等欺诈、违法行为,净化校园招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