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晚报】从严?从宽?“无锡老字号”初评刷掉11家即将公示

发布日期:2013-06-20 来源:江南晚报 
资料来源 江南晚报
【江南晚报620日】昨从市商务局获悉,“无锡老字号”初评结果出来了。35家申报单位经过第一轮筛选留下了24家。
评选“无锡老字号”有六项标准
本次评选“无锡老字号”有6个条件: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良好信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赞誉。
记者翻阅老字号申报材料,看到申报单位最早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朝,如“惠泉黄酒”。材料中大部分是“吃”的,还有工艺品、药业、日用品及服务行业,共35家。参评“老字号”们分布最多的在崇安区和北塘区,各有9家,其次是江阴有8家。不过,有些企业还没有注册商标,只有店招,如“皇亭”。另外,有的企业商标和经营者是分离的,如慎馀肉庄。还有很多企业的申报材料上则无法写明传承。
“从严派”“从宽派”争议各有道理
无锡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蔡家彬认为,不仅老字号的延续时间很重要,而且还要看是不是原来的经营品种,“经营品种也要传承”。有专家也提出,不仅要传承,还要考虑到现在的创新发展情况,市场影响力小了也不行。“建议坚持锦上添花,对有发展前途的再推上一把,”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晖认为,无锡老字号应当有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各种地方小吃、服务业包含有无锡特色,而其他销售大众商品的行业则值得商榷。“从严派”专家们将一个个老字号拉出来“过堂”,对有些在2012年销售额不理想的个体经营的申报企业打了个问号。
而“从宽派”专家们的态度则有所不同。无锡市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所长浦文昌表示,“无锡的老字号不是多,而是少。”他认为,应该以扶持为主,没有商标,可以去注册,主要是要有清晰的传承脉络,产品则有“祖传工艺”的加工制作特色。无锡老字号商会会长薛强认为,无锡老字号个数少,体量小,现在很难真正开“老字号一条街”。现在城市飞速发展,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到处都有,但没多少无锡自己的特色企业。没有自己的特色,就不利于留住游客,留住消费。除了现在体量大、做得好的老字号外,也应该扶持产业有前途的老字号。
初评入围名单将公示征求市民意见
评选“无锡老字号”究竟应该从宽还是从严?大家商量了半天,“老字号”们被过了几次堂,仍有一定争议。尤其是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好几家企业,“上一家?上效益好的?上最有传承的?都上?”专家们讨论不休。当然,也有几家申报单位是被专家们一致通过了,如无锡市光明眼镜有限公司等;也有企业被一致否决了,如崇安寺内某小吃公司,“这里当初只是一块场地,好多小吃在这里集中经营。场地名怎么能是老字号呢?”最后,评审标准统一为“不以体量论英雄”,完全按照公布的6条标准办。经过仔细斟酌和激烈讨论,昨天初次评审出来24家,入围名单将在月内向社会公示,接受市民的评选。(记者景玮)
来源于:江南晚报http://epaper.wxrb.co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