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6月6日】(于洋)江南大学有这样一群乐于国际公益活动的年轻人,他们充满热情和勇气,这些志愿者来自一个叫“AIESEC”的国际学生组织,一旦世界上某个角落有公益性项目,他们便可申请到当地做一到两个月的志愿者。他们有着怎样的新奇经历?近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4名成员。
地点:土耳其
志愿项目:照顾残疾人难忘镜头:每天行20次贴面礼
金鑫,江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四学生,今年1月7日到2月28日,她去了土耳其的伊兹密特市,参加的项目是帮当地6家康复中心的残疾人做康复训练。
这些康复中心的残疾人都是10多岁的孩子,有的心智不全,有的胳膊、腿残疾。金鑫说,为了让他们运动起来,就教孩子们涂鸦、跳舞、打篮球等。由于语言不通,孩子们领会不了,她用了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
有三件事让她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当地的孩子们和工作人员对中国的筷子很感兴趣,他们觉得用筷子吃饭不可思议,还让她演示如何用筷子;第二个是尴尬的“贴面礼”。到土耳其的第一天晚上,金鑫和当地人打招呼的肢体动作就是,脖子伸过去,直接贴在对方脸上,左边、右边各贴一次。在当地人看来,这是很有礼貌的动作,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亲切。但金鑫第一次贴面时被吓到了,感觉脸红,呼吸紧张。当晚她就与50多个人行了“贴面礼”,最后脸都“抽筋”了。金鑫说,她一直暗示自己要入乡随俗。以后的每天,她平均都要行20多次贴面礼。但与男性贴面她还是有些怕,因为有些男性两腮的胡子刮得很短,贴上去有种被针扎的感觉。她笑说,她与50多名男性行过贴面礼,发现当地男人以两腮留胡须为美。另外,当地人喝水时直接喝生水。“如果你要喝水的话,当地人会直接用自来水管接给你。”有一次聚餐时,金鑫拿了个保温杯,说要喝热水,结果当地人都把她当成了怪人。
金鑫坦言,在土耳其的日子里,她照顾了50多名残疾人。她学会了如何适应当地的生活习俗,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她学会了“察言观色”,从孩子们的表情上判断出他们想表达的意思。
地点:俄罗斯
志愿项目:教汉语难忘镜头:西伯利亚平原的冷与暖
雷媛?,大三学生,她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去年8月7日到9月12日,她去了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一个常年寒冷的地方。
她在当地一个贵族幼儿园当汉语老师,教了两个班,学生都是4岁到6岁的孩子,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雷媛?说,这个地方和中国处在同一经度,没有时差,但这里的太阳晚上9点才下山,很多人都是睡到第二天中午11点才醒,对此她不太适应。“对付”孩子们,她却是得心应手,大打“中国牌”,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包饺子,让孩子们看图说话,了解中国文化。没几天,孩子们就很“粘”她了。“他们看上去很冷,一旦交往起来,却相当热情。”她住家的主人是一名姑娘,金色的长发,个头高,看起来很冷很酷,但对她可不是一般的好。一次她感冒了,这姑娘放下工作,花了两天时间照顾她,不过这姑娘照顾病人的方式很奇特,不用感冒药,而是用红茶加柠檬代替感冒药,还让小雷不停地用苏打水漱口,说这样可以缓解喉咙痛。她临走前的一天,着实感受到了西伯利亚平原上的温暖。住家的俄罗斯姑娘抱着她的腿大哭,不让她回国。当地老师和孩子给她办了个欢送会,把整个教室布置得很有“中国味”,挂了金色的“中国龙”和红灯笼,做了扇子和红包,黑板上还写上了她的汉语名字,希望她再次来作客。“这是一次真正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美妙经历,当地人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极高的热情,这让我感觉到汉语专业不再枯燥。”
地点:印度
志愿项目:走访贫民窟难忘镜头:绵延不断的土棚屋和“挂票”的火车
诸珂洪杨,大三学生,信息安全专业。今年1月20日到2月20日,他去了印度巴罗达,配合当地一个公益组织,做有关脱贫的问卷调查,主要是走访当地的贫民窟、农场和奶牛场。
他见到了奥斯卡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景象:风沙大,绵延不断的贫民窟,用泥巴搭建的简陋棚屋,脏兮兮的土路,没有夜生活,还能看到奇怪的现象,当地人大便后直接用手擦,而不是用纸。“随处都可看到发育不良的小孩,他们躲在墙角里,用大眼睛看着你。”贫民窟里的一个家庭,一天的收入约100卢比,合10元人民币,却有两三个孩子要养。两个贫民窟让他印象深刻。其中一个贫民窟,靠种水果蔬菜、织床单“糊口”,还有个类似“居委会大妈”的领导,向每个家庭收取100卢比,同时给他们利息。如果哪家有困难,就可把部分钱拿出来;而另一个贫民窟与富人区只有一墙之隔,这里的贫民都给富人打工,负责种田、放牛等。这个贫民窟与其他的相比却有一种优越感,他们普遍感觉住在富人隔壁,地位很高。
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坐火车的经历:他从巴罗达坐火车到孟买,一个印度人帮他买票,买了一个9等座,就是所谓的“挂票”。他说,在印度爬火车司空见惯,不少人爬到车厢外时手脚并用,像挂在车外。等上车时,他才知道印度的车票竟分9等,他的票是最差的,火车一来,没人查票,也没有列车员,很多人往里钻,他就拼命往上挤,比中国的春运还要挤,坐了12个小时的车到了孟买,下火车时头发都“打结”了。
对于印度之行,他说:“印度的见闻让我更加珍惜大学生活,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未来。”
地点:斯里兰卡
志愿项目:教日语难忘镜头:摇头表示肯定,笑容始终如一
江洋,大二学生,日语专业。今年1月26日到3月2日,她到斯里兰卡的加姆珀哈一所女子高中教日语。
江洋说,由于那里靠近赤道,终年如夏,平均温度30℃,教室里没有风扇,上完一堂课浑身都是汗。这里的学校下午1点半就放学了。有意思的是,当时正在热播韩剧《大长今》,下午5点半到6点半,几乎所有家庭都“围观”《大长今》。“我一到课堂上,孩子们就大呼我是‘大长今’。她们都觉得我像扮演‘大长今’的演员李英爱。下了课就把我围住,牵我的手,摸我的头发和脸。”
让她不习惯的是,当地人用摇头表示肯定,摇头的方式很好玩,呈八字状摇头,左摇一下,右摇一下。她有一次打车去学校,问司机去不去学校,司机使劲“摇头”,她以为司机不去学校,结果司机开车跟上来,叫她上车。与学生们合影时,拍照的每拍完一张总是不停地“摇头”,她以为没拍好,就傻傻地站在那里,后来才明白,原来是照片拍得很不错。
斯里兰卡的公路、铁路几乎都是中国援建的,所以当地人对中国人很友好。临走前一天,住家的主人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当地人很喜欢吃辣,喝酸奶要加大量的糖和蜂蜜,主人知道她不能吃辣,特意给她弄了一盘蔬菜,但菜里误放了些辣椒。她刚夹了一筷子,就满脸通红,直流眼泪,说不出话。主人手忙脚乱,赶紧去拿水、蜂蜜、砂糖、酸奶,直接往江洋嘴里灌,10分钟后她才恢复平静。主人连声说:“对不起,临走了还把你辣了一顿。”
江洋说,当地人不管什么情况下总是在笑,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笑。“他们的经济没中国发达,生活水平不高,但他们笑得很开心,很容易被他们的笑感染,这也许就是知足常乐吧。”
链接
AIESEC是由高校学生运营的全球性、非盈利性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学生组织。自1948年成立以来,AIESEC一直致力于将全球具有潜力的青年人培养成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领导者。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南非总统曼德拉等都曾参加过这一组织。
如今,AIESEC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1600多所大学,拥有50000多名志愿性成员,每年可提供10000多个海外实习机会。AIESEC江南大学分会发起于2011年,目前,该分会已送出17名志愿者分赴印度、土耳其等国参加实习或志愿者项目。
以上内容来自: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