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新华网】国民“到此一游”陋习在“e时代”可休矣

发布日期:2013-05-27 来源:新华网 
资料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527日】(记者潘晔)游人在景区题写“到此一游”本是个老话题,不过近日有关“埃及神庙被刻中文‘丁xx到此一游’”的微博还是引起网民的“疯狂”关注,并再次引发舆论对于国民素质和国家形象的讨论。

有专家表示,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时代,想要告诉别人自己曾经到某某地方一游,完全可以通过拍照后发微博、发微信等“e方式”,既便捷又环保,还很时尚。

网曝“到此一游”写进埃及神庙 当事人父母向社会道歉

524日晚上11时左右,认证身份为旅游编辑的沈先生(微博名为“空游无依”)曝出,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xx到此一游”,并配有现场图片。他称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当时他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的字迹),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该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热议,多数网民表示谴责和愤怒。525日早,微博名为“辣笔小球”的网民“人肉”出当事人“丁xx”系南京一名15岁中学生,其出生日期、学习经历等个人信息也被一并公布。这条微博同样引发争论与质疑,有网民认为丁xx只是个孩子,不应让一名未成年人承担舆论压力;也有些网民不赞成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发现真相。

526日凌晨,当事孩子及父母通过媒体官方微博就“埃及古神庙遭‘到此一游’涂鸦”事件向国人、埃及人民及世界人民致歉,并称“孩子知错,父母也知教育监护不够!在此呼吁大家宽容孩子,给他改错机会,让他在阳光下成长。”

故宫也曾被题“到此一游”

胡乱涂鸦,率性刻字,甚至连文物都不放过……丁xx在景点刻刻画画当然是不良行为,但也绝非罕见仅有。每当黄金周期间,我们常能从媒体报道中读到中国游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的新闻。前不久,故宫铜缸刻字“梁xx到此一游”就是一例。

如此看来,“到此一游”现象并非个别,甚至不在少数,仅仅归咎于某个人的素质与道德缺陷,甚至是抓住典型来“人肉”一番,恐怕并不能让“到此一游”现象销声匿迹。

“古往今来,国人‘到此一游’的习惯从一个侧面可以理解为,游客出于纪念为目的的一种心情分享。”江苏省旅游局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周晓平说,对于普通老百姓,出门玩一趟并不容易,不仅时间难凑,开销更是不菲,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总有一种“想留下些什么”的冲动。

周晓平建议,为避免游客在文物上题写感言,不如特立一块牌子或场地,专供游人题写,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又能让游客抒发分享的心情。甚至,每年还可进行“最佳留言”、“最幽默留言”等评比,这样既能避免不雅留言,又能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提高景点的人文内涵与公众参与积极性。

“到此一游”等“留言”不妨改用“e方式”

中国不仅是旅游大国,也被戏称是题写“到此一游”最多的大国之一。喜欢刻字的不止“丁xx”、“梁xx”两位,名胜古迹、城墙古树上,随处可见刀刻的“某某某到此一游”的“留言”,对于景观是一种破坏,对于游客也很难通过这种“不文明”方式与好友分享。

“我是很反感这种处处‘留言’的行为”,一名南京5中的中学生唐佳佳(化名)认为,景区中亭台楼阁等物,原本是供游客欣赏风景,如果喜欢,动动手指拍照纪念就好,偏偏有人要在景物上题写或刻画,不仅是毁坏了景物,也给他人的正常游览和拍照留念造成了妨碍。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的景区均启动了“智慧旅游”项目,一方面整合微信、微博、移动网站等多种新兴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实现了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游客进入景区便可通过PCPAD或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自助旅游。

江南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李武武告诉记者,“现在国内不少景点入口,进行二维码扫描后,即可轻松获取包括公园概况、景点介绍等信息。既有语音播报,也提供图文下载。这样一来,通过景点的免费WIFI,游览感受等信息可以很快和好友分享,图文并茂,便捷又时尚。”

来源于: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原文链接:http://www.js.xinhuanet.com/2013-05/27/c_115914513.ht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