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5月27日】促进就业 成就梦想 各地各高校采取切实措施帮助毕业生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高校加强政策引导和就业指导,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加强指导,注重帮扶,助力就业梦想。河南省、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中国矿业大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派出多支小分队分赴10多个省开拓就业市场,邀请1200多家单位来校举办招聘会,提供有效信息26000多条。广东省举办50多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岗位25万个。华中师范大学拨30多万元专款,对经济困难毕业生在交通、印制求职材料等方面予以资助。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许昌学院等高校针对就业困难、经济困难“双困生”进行能力提升、岗位推荐和发放求职补贴等,助力困难毕业生就业。
创造条件,鼓励创业,点燃奋斗激情。浙江大学开辟10000多平米的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与杭州市政府合作,对创业团队给予房租、贷款、税费等扶持政策。集美大学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对自主创业毕业生每人给予2000—20000元资助。江苏省对创业毕业生给予税收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厦门大学建立由专业教师、KAB讲师、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导师队伍,指导学生创业。武汉理工大学在高年级开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东北师范大学投入300万元,创建网络创业实验室,每年举办“精英型”创业计划大赛,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3-10万元奖励。吉林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黄淮学院等高校整合资源,构建集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创业。
价值引领,投身基层,谱写青春华章。北京大学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奉献青春。清华大学设立“启航奖励金”,对基层就业毕业生进行奖励,引导到基层建功立业。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开展“报国心、成才梦”教育活动,营造基层就业光荣的良好氛围。扬州大学实施“农村基层就业支持计划”,鼓励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合肥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开展“让青春在基层闪光”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结合所学专业,面向中西部、面向艰苦行业就业;江苏省实施“苏北计划”,对到苏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在工资待遇、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方面予以倾斜。重庆市启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鼓励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农技一线、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就业。四川省对毕业生到藏区基层单位就业给予多方面政策支持。
来源于: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65/201305/15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