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中国江苏网】油,你会吃吗?

发布日期:2013-05-06 来源:中国江苏网 
资料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5月6日最近,老百姓的餐桌风波频起,而在人们关注于各种食材的安全和健康的同时,一种和健康息息相关,每日都要摄入的食品却很少引人注意,这就是我们天天都要见面的食用油。就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九届全国肿瘤防治周上,肿瘤专家警告称,炒菜时,如果把食用油加温到250℃以上,就会释放出毒气,可能成为导致各种癌症的元凶。除了炒菜时不注意温度,记者发现,很多中老年人在食用油的使用上有着不小的误区,便宜就买,一买几瓶,反复使用,油多不忌等问题成为餐桌常客。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烹调油42克,已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25克。食用油的健康要如把关,又该如何正确挑选和使用食用油?记者展开调查。

  Part1 突击爸妈厨房抓出五大误区

  在外企工作的李小姐最近突击了爸妈的厨房,为两位老人家在冰箱里储存的食物来了个大扫除。最让她担心的是食用油的使用,没关紧的盖子,黏糊糊的瓶身,以及放在不锈钢碗里、炸过鱼后打算反复使用的油。“我知道这些不利于健康,但不知道从何劝起。”

  同样的情况,曾先生也有烦恼:“每次去爸妈家,最担心的就是厨房,经常看到好几桶油一起在用,问他们用多久了,没印象,想要给他们一些科学点的提示,告诉他们具体哪些行为对健康有害。”

  结合白领儿女们的诉苦,我们整理出父母厨房经常会出现的用油误区,并找到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波,予以详细解析。

  开封好多瓶

  打开厨房柜子,三大桶5升装的食用油并排排好,而且每一桶都已经开封。老爸还解释,这两桶是“买一送一”的,那一桶是买油送餐巾纸的,错过就没了。而为什么三桶都打开?老爸的回答是:“口味不一样的,炒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油。而且都没过保质期呀。”曾先生都不知如何回答。

  而李小姐的母亲则有另一番理论:“不一样的油提供不同营养的呀,葵花油和玉米油一起吃,对身体好的,是隔壁张阿姨跟我说的。”教李小姐哭笑不得。

·专家提醒:虽然大多数食用油都有18个月的保质期,但是真正的使用时间,则以一个月为佳,一桶油开封之后,最好在一个月之内吃完,否则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不但在营养价值上打折扣,还会生成有害物质,不利于健康。所以建议每次买一个月的用量即可。油的品种要经常调换倒是正确的,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但使用时仍需注意每桶油的使用时间。

存放太随意

  摸摸塑料瓶身,一手油腻,老人家有时候盖子没有关紧,又或者炒菜的时候手抖有油流出,都会让整个罐子变得油腻。李小姐还发现,有时候母亲炒完菜会忘记把油放回原位,就立在炒锅旁边,甚至有时候就放在窗下,有时候,会连盖子也忘记盖上。提醒吧,老人家要不高兴:“这点小事。”不提醒吧,总觉得这样不健康。

  ·专家提醒:食用油的存放不能够小看,否则一样容易氧化。首先要在避光阴凉处,经常使用的炉灶边是非常不良的使用地点。用好之后盖子要盖紧放好。

  油炸反复用

  炸过鱼的油不倒掉,放在不锈钢碗里待用。眼看着油已经变成深红色,曾先生劝父亲不要再使用。

  ·专家提醒:反复油炸是最坏的用油习惯之一,会产生苯并芘及反式脂肪酸等致癌物质。同时,油也不要放在金属容器中,金属容易加速油的氧化。

  炒菜时,如果把食用油加温到250℃以上,就会释放出毒气,可能成为导致各种癌症的元凶。

  “少油少盐”一向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标准。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为25到30克,可即使用了限油壶,还是可能超标。其实,掌握几个小诀窍,就能改变这一状况。

  喜欢高温爆炒

  曾先生的父亲在炒菜时喜欢高温爆炒,每次炒菜的时候都习惯性地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放菜,说这样口味好。而且“那么多年,都是这样炒菜的,也不是把你们几个养得健健康康。”

  ·专家提醒:这样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过去的油里含有杂质,烟点较低。现在的食用油,很多都调整了技术,提高了烟点,而且不同种类油的烟点也不同,不能等到冒烟了才下菜。温度过高,会使食用油里面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遭到破坏,并且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在炒菜的时候最好是先把锅给烧热了再放油,这样就既可以达到热油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爆炒的效果,一举两得。

只吃植物油

  李小姐还发现,母亲只使用植物油,绝不吃动物油,觉得这样会比较健康。她自己也拿捏不准这是不是有道理。

  ·专家提醒:相对而言,动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实适量摄取这两种脂肪酸,都对人体有益。只不过一般人的日常饮食中,已经从肉食中摄取了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建议普通人使用植物油。

  Part2访谈食品学专家:用油与健康息息相关

  市民该如何正确挑选和使用食用油?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波给出答案。

  ·《申》报: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饮食越来越注意,越来越考究,却越来越容易得病?大众在健康饮食上存有怎样的误区?

  江波:现代人的饮食问题已经不是营养不足,而是营养不均衡和摄入过多。尤其是每菜必备的油、盐的过量问题更为突出。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烹调油42克,已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25克。这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少吃油、吃好油”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标准。

  ·《申》报:很多人认为少食油健康,甚至有人滴油不沾,少,究竟少到什么程度?完全不吃食用油是否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

  江波:滴油不沾肯定不现实,油脂是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可以提供人体所必须的脂肪酸。尤其是植物油脂能够提供不饱和脂肪酸,有的食用油还可以提供功能性和具有生理活性的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申》报:健康饮食和食用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什么样的量算是健康?

  江波:中国人吃肉吃菜吃面都离不开食用油,甚至有厨师表示没有油就不会做菜,使得食用油成为健康饮食的头等大事。选择食用油,首先是控制食用油的每日摄入量,建议不高于25克或30克;其次是在多个食用油中选择安全、健康、营养的食用油。

  ·《申》报:怎样的食用油才能称为健康?

  江波:首先是安全,不蕴含不必要的风险。其次是优质天然的原材料,对食品而言,原料决定了90%的品质,只有优质、安全的食材才能带来健康的饮食,国家在这两年对农产品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推出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分级法。选对食用油品类很重要(来自五谷的玉米油,来自橄榄油庄园的橄榄油等)。很重要的一点是新鲜,形象地说,新鲜度就是食品的年龄,越新鲜就越有营养,越少有“坏毛病”。影响食用油新鲜度的因素有很多,原料是否新鲜,从原料到罐装的加工过程消耗了多少时间,是否有氧化现象等。接着是营养成分,蕴含更多人体需要的成分和更少的有害成分,这个“更多”和“更少”是相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言,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申》报:我们在日常购买食用油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颜色有各种不同的深浅,这和有的品质是否有关?颜色和挑选食用油有没有联系?

  江波:食用油的颜色不同和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是油的种类、制作工艺和后期保存。不同种类之间的颜色并没有太大可比性。同一种油,比如都是玉米油,颜色深浅可能源于制作时候的工艺,也可能是保存过程中氧化。对于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油要尽量选择颜色浅的。

Part3学会用油诀窍

  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要如何选油用油?食品专家教你如何看标签。阿姨妈妈教你少油小秘诀。

  学看标签选对油

  首先看“S”,即生产许可证。

  其次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自然是越新鲜越好。

  第三看配料表,可以看到是否有添加剂,食用油中的添加剂多为抗氧化剂,在安全用量之内并无危害。当然也有一部分油用维生素E来起到抗氧化作用,这就凭消费者自己选择了。

  第四看营养成分表,这很重要,关注是否标注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一般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的为好。

  第五看质量等级,油分一到四级的行业标准,尽量选择一级为佳。

  第六看是否是转基因,学界对此并没有定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炒菜“少油”的小诀窍

  “首先,要学会计算,每天拿着量筒量显然不现实,不妨计算一下按照标准,一个月一家的耗油量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调控。其次,用平底锅做菜。这样可少用些“润锅”的油。圆底炒锅由于锅体受热不均,极易产生焦糊粘锅的现象;为防止粘锅,往往会大量用油。而平底锅受热均匀,油入锅稍转一下就可以铺满整个锅,同时还大量减少了油烟的产生,使每滴油都用得恰到好处。然后,食物可以先汆再炒。肉类先汆烫可去脂肪。不易熟或易吸油的食材事先汆烫,再放入其他食材同煮或煎炒,可减少汤汁或油脂的吸入。炒蔬菜时还可以先在锅里倒少量油,加热倒入蔬菜翻炒三四遍,大约十几秒钟后,沿炙热的炒锅边加一点水,盖上锅盖,焖上几秒钟,再打开锅盖略微翻炒,这样就能既少用油又熟得快。

来源于:中国江苏网http://www.jschina.com.cn/

原文链接:http://life.jschina.com.cn/system/2013/05/06/017139538.shtml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