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4日】(记者/陈轶蔡妩萍)为何研发中心、物流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等会选择入驻无锡?无锡在尝到地理位置带来红利的同时,又有哪些需要把握的方向?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 长足发展:更需打造信息化平台 ———访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吴园一 无锡、苏州等地都具备地理上的有利位置。“无锡在地理环境、人文、人口密度及生活信息、交通等方面都存在先天的优势,再加上无锡经济成本较低,无疑都会吸引企业的目光。”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吴园一教授说。相对于一线城市,由于无锡经济成本等的费用较低,包括房租及房价等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都成为吸引人才的优势之一。“但反观之,在物流等行业,信息化中心的打造还需加强,光以个人生产为主,缺乏信息网络的平台不利于企业长足的发展。”吴园一说。在物流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成为行业的准绳之一,物流中心、信息化中心的发展将逐渐为市场的成熟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 “信息化中心缺失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资源与企业能力之间的不对称,这就促进了行业方面关于经济发展的有效研究,务实的研究才能真正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有利。”吴园一说。有能力的企业没有资源,有资源的又在硬件方面有缺失,企业需要社会的辅助与政府的导向。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无疑成为无锡地区谋求长足发展的关键。无锡及苏州等地的共同点就在于劳动力成本的逐渐提高,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以及环境压力的增大。各方面的压力无疑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动足脑筋。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谋求长足的发展成为企业的谋生之道。 合理分工:更需错位经营发展模式 ———访苏州大学教授沈健 “在未来转型上,得益于无锡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总部经济以及服务业等或许成为无锡发展的方向。”苏州大学教授沈健说。东邻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皖,北临长江,中抱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这恐怕是最能描述无锡地理位置优势的词汇。在城市发展的当时,应当关注同级城市的发展趋势,避免相似性,发展特色产业。“无锡与苏州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共同点,都属于上海的辐射范围之内,错位经营成为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关键之一。”沈健说。“如何合理的分工是苏州与无锡的注重点,同时,更应当注重与上海的关系,做好配套工作。”沈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位发展模式可以避免同级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上海作为区域位置的龙头,如何在配套上处理与上海的关系是重点之一。例如,航运是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内陆中心就成为无锡发展的目标;再如,在无锡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其也是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由于地势的优良,物流中心亦是无锡发展的渠道之一。”沈健说。原因有三:在沪宁高铁线上,无锡地处上海与南京的中间,这对于苏州及其他地方来说是不具备优势的。第二,沪宁高速及京沪高速的交汇点在无锡,正好处于南北向的十字路口。第三,在航运方面,无锡地处太湖及长江的航运中心,交通极为便利。除此之外,无锡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其增加了强大的底蕴,成为物流中心的物质基础。 补充效应:更要接好转型期接力棒 ———访同济大学教授熊国钺 “上海经济现在面临转型期,逐渐向研究及科研、研发等方向发展,而苏州及无锡则成为此番接力棒的下一位。”同济大学教授熊国钺说。由于优良的地理位置以及高铁等的建设逐步扩大,上海长三角范围内的辐射效应逐渐增强,无锡逐步享受到了其辐射效应的红利,如何与上海进行转型对接成为关键。“此番辐射效应逐步随着高铁等的建设逐渐扩大,无锡、苏州成为了上海很好的补充。”熊国钺教授说。高铁建设以来,无锡至上海半个小时的高铁路程成为无锡逐渐显现的优势。 “物流在无锡发展就是个很好的尝试,能够作为大企业的配套设施。”熊国钺说。由于物流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并且受到外部大的冲击,目前正处于修整时期。“顺丰又是物流行业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物流行业在无锡的发展令人期待。” 在优惠政策方面,熊国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线城市优惠政策的幅度越来越小,无锡及苏州等地由于在上海的周边地带,现在,上海的优惠政策在二三线城市得到了延续,并且现在可能做得更好。”熊国钺说。随着一线城市优惠政策的幅度越来越小,大企业逐步退出这个市场,一线城市正在逐渐弱化,接好下一轮的“接力棒”成为无锡经济发展的关键。 高端集聚:更要注重形成产业特色 ———访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庆汉 区域经济学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郭庆汉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无锡的“地理红利”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电子商务及物流等目前处于大发展有其原因,首先是科技进步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带来新的经济形式的出现;其次是产业链的延长导致分工的升华。”他认为,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分工越来越明确,原料、生产单位及研发中心等的产业链逐渐分化,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配套渐趋明显。企业之间的职能不断出现专业化的分工,这种分工不断的升华是市场不断深化的结果,以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例如,生产一辆汽车从以前的一家企业完成至现在由一体化的不同企业共同完成,产业链的效应不断增强。“而物流的发展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物流也是经济不断深化分工的结果。”郭庆汉说。 历来,沿海流域及长江流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但长期的发展证明,沿海流域的发展比长江流域更早,这都得益于自然环境、资源及历史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正好位于中国两条‘主轴’的中心,新的经济形式的发展必然会选择优先发展的地理方位。”郭庆汉说。在此设立基地,用以支撑行业后期的发展。“越是中心的城市,越是容易集聚处在产业链高端的行业,不断的形成生产基地,研发总部,交易中心,金融中心等。”郭庆汉说。目前,无锡正处于长三角核心的辐射地带,同样也成为发展高端产业的位置之一。中心城市的概念聚集了一批产业链高端的集聚,但中心城市之间必然要注重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突出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