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0日讯】中国江苏网12月20日讯 在全球金融界,中国首家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具有极高知名度与美誉度。20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将迎来百年华诞。在百年发展史中,中国银行经历了诸多坎坷,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银行的顺利诞生与一位扬州人休戚相关。
昨天, 何园主人何芷舠第四代曾孙——原江南大学图书馆馆长、现年76岁的何祚宏 首度向外界披露一段罕为人知的历史:何芷舠长孙何世模曾呈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最终奠定中国银行百年基业。
奉祖命携资入股户部银行
晚清政府的高官中,子弟能够在实业界有所作为的并不多见,何世模是成功者之一。
何世模是何芷舠长孙,出生于光绪九年(1883)。那一年,正值何芷舠弃湖北汉黄旗道台之职归隐扬州。1901年,何芷舠在“西学东渐”思想影响下,率家族三代人辗转上海滩,在金融界、实业界均作了投资。
1905年8月,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在北京成立。1908年2月,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股本总额1000万两白银,官商各占半数。到1911年,大清银行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
“在上海期间,何世模奉祖父之命携资进入户部银行,在商股中是佼佼的大股东之一。”何祚宏说。
呈文孙中山改组“中国银行”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银行随即垮台,其中的官股部分由民国政府接收,但新生的民国政权起初并不知道还有500万商股问题,这立刻引起大清银行股东们的巨大恐慌。
这时,股东们联合成立了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选出代表去南京,向孙中山呈文。既有商股资本又有日本留学资历,并在日本与孙中山有过一面之缘的青年俊才何世模被推选为代表之一。
何祚宏透露,在表舅孙多森(大学士孙家鼐后代、曾担任中国银行第一任总裁)的协助下,何世模谋划了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呈大总统文,建议充分运用大清银行的运行机制和人力财力物力,将原大清银行改组更名为“中国银行”,作为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原商股继续作为中国银行的商股。同时,商股联合会将进一步筹集民间资金500万两白银投入新的股份,支持辛亥革命和国民政府,以保障中国银行增强资金运转能力,并由商股联合会集资购买国民政府的公债。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何世模1月初到南京时,正是南京政府为筹军饷一筹莫展的时候,面对国民政府财政总长陈锦涛,何世模递交了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呈大总统文。
智斗时任财政总长熊希龄
对何世模的呈文,孙中山很快亲自批复。1月24日,财政部批复文件正式下达。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大清银行旧址开业,中国银行宣告诞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孙中山仅当了一个多月临时大总统就宣布辞职,继任者袁世凯对中国银行改组方案并不反对,但新上任财政总长熊希龄不“买账”,他提出把商股股本全部转换成存款存入中国银行,使中国银行变成全官股国家银行。
熊希龄的决定顿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在北京的孙多森坚决支持商股的立场,多次为商股联合会代表何世模出谋划策,并积极向参议院会上内定新财长周学熙建议,终于恢复原决定,使这一中行初建时的巨大矛盾得以化解。
“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成立。1912年8月1日,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银行旧址成立,上海中国银行随即改称上海分行。回顾中行百年风雨,何世模为中国银行的成立所做的努力,具有奠基意义。”何祚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