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12月12日讯】(晚报记者 宋芳)近日,无锡本地论坛上网友“chensuo”的《我要不要选择结婚后跟他父母住一起》一帖引起网友热议,网友们就婚后要不要与父母同住展开投票,七成网友投了“反对”票。而在记者的线下随机采访中,也只有约两成受访者希望与父母同住,绝大多数受访者推崇不同住但住很近的“一碗汤的距离”模式。
求私人空间,八成儿女不愿与父母住
网友“chensuo”在网上发帖称,她和男朋友相处一年,如今准备结婚,男方家目前只有一套房子,男朋友婚后想和父母一起住,但“chensuo”有些担心,“害怕以后会发生婆媳问题,进而产生家庭矛盾,我很想知道网友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此帖发出后迅速引起网友的关注讨论。网友“岂曰无衣”说:“隔代总会有代沟的,能分开住最好,小两口的幸福总需要一点自由的。”在网友的回帖中,绝大多数都和“岂曰无衣”一样,希望有一些私人空间,支持分开住。“晓莫”认为,除了代沟问题外,一些与父母同住的子女还会出现依赖性强等毛病。
记者随后在街头对十对夫妻和十多名单身青年进行了访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年轻夫妇“独立门户”,不和父母住。而在采访的单身青年中,也只有约两成明确表示愿意。“我也和父母住过一段时间,但是矛盾太多,生活习惯、作息时间都不一样,甚至我们夫妻间有矛盾也不能当着老人面争论,在家比上班压力还大。”家住五星家园的李先生称,为了“降压”,暂时买不起房的他正和妻子商议着,租房“另起炉灶”。
图轻松,近半数父母也不愿与儿女住
养儿防老,与子女住在一起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观念已逐渐在发生变化。“女儿都大了,各忙各的,再说生活习惯不同,周末回家聚聚就可以了。”住在沁园新村的杨阿姨两年前退休,儿子结婚后,她没有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年轻人爱熬夜,你都已经睡觉了,他深更半夜地回来吵醒你。不回来的话,还要为他担心。我都为这个家操心了大半辈子,他们还是搬出去得好,我正好轻松轻松。”63岁的崔老太求省心,也反对与儿女同住。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近五成的老年人都和杨阿姨、崔老太有一样的想法,希望逍遥地过“独居”生活。
但仍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希望与儿女同住。在锡城,许多老年人希望与儿女同一屋檐,不是为了经济生活上的“养老”,而是期待一份心灵的寄托和依靠。“我的退休金够用了,不需要他们经济上的赡养,我只是想天天能见到他们,能和他们说说话。”钱老夫妇告诉记者,同住不仅仅是养老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独居带给他们很深的孤独感。
分开住已成趋势,但期待“一碗汤的距离”
在采访过程中,尽管有近八成的年轻人不愿与父母同住,但他们中绝大多数表示,希望享受自由空间的同时,能尽量与父母住得相邻,以方便照应。“我认为最好是能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就是父母与子女分开住,但离得不远,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网友“HAO507”认为这种“一碗汤距离”的模式既可以方便探望老人,又不至于住在一起因生活习惯而产生矛盾。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肖向东教授表示,“儿孙绕膝”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和家庭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父母与子女“分开住”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多元化的社会里必然有新兴观念,年轻人有自己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肖教授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必然促使家庭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分开住”能锻炼年轻人的独立性和家庭责任感。因为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有父母的庇护,子女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一旦分开住,就需要年轻人去独立面对社会,承担相应的小家庭责任。
最后,肖教授强调,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尊老、孝敬的传统社会道德不能丢弃,要多关心老人,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本文章来源于:江南晚报http://www.jnwb.net/
原文链接:http://www.jnwb.net/node/wbbdxw/2011-12-12/11121283171002760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