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大学推进勤工助学改革 努力践行助学扶志育人宗旨

发布日期:2011-11-28  来源:教育部网站  
资料来源 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网站1125日讯】为培养在大学生主人翁意识、感恩意识与自立意识,同时拓展学校用工模式,实现减员增效,江南大学积极推进“学生勤工助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在借鉴国内外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学校以后勤集团为先行试点单位,以公司化运作为模板,深化企业管理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现场面试、签订仪式、持证上岗等系列举措推进勤工助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

  ——明晰改革理念,探索育人新思路。为谋求更好的发展,破除传统勤工助学工作的困境,学校确立了以勤工助学改革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并从育人理念、育人内容、育人手段以及育人成果等方面对学生勤工助学改革各项工作做了谋划。学校勤工助学改革以资助育人为宗旨,以增强学生的母校情结和职员意识为重点,通过提供与学生密切相关且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并参与学校改革事业发展,在岗位锻炼中勤工助学、提高能力;在服务师生中尊重劳动、感恩回报;在职业体验中实现学校的减员增效。此次新模式改变了以往经济资助为主的模式,将以往“授人以鱼”的助学模式转变为搭建“授人以渔”的勤工助学平台。招聘范围上从全部招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有志于通过劳动实现学业自助和能力锻炼的全体在校学生”。

  ——注重建章立制,规范育人新章程。 学校从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做好勤工助学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使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可操作。管理主要分为对用工部门用工申请的管理和对勤助学生的管理,先后制定了《江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实施办法》、《江南大学校内勤工助学签约协议》等制度文件。一系列制度文件对用工部门的用工申请、工作考核、报酬发放以及对学生岗位申请、纪律要求、报酬确定和报酬领取等事项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制定了严格的岗位管理流程:开辟与设立岗位——发布招聘公告——召开双选会——正式录用、签订上岗协议——岗位的盘点及信息调查——工作考核管理——工资发放。同时,学校大学生发展中心勤工助学处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定期例会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工作考核监督制度、奖惩评优制度等,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勤工助学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推进后勤试点,开辟育人新阵地。学校以后勤集团为先行试点单位,开辟勤助育人新阵地。后勤集团现行下辖的接待中心、楼宇中心、宿舍管理中心、校园环境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等既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保障,也是与学生在校生活紧密联系的部门。后勤集团现聘用外来务工人员600余人,分布于35个工种岗位上。此次改革结合在校学生的特点和岗位要求,选定其中10个工种的30个岗位先行试点,岗位涉及餐具保洁、物业管理、应急检修、花卉管理等。在具体做法上,借鉴国外高校的有效做法,结合学校后勤用工模式与学生勤工助学的实际,提供与学生密切相关且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

  ——创新改革内容,实践育人新举措。 结合后勤用工模式与学生勤工助学的实际,学校坚持科学论证、精心设岗,改革勤工内容,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根据各用人单位的实际用工申报,学校通过科学设置勤助岗位,公开发布招聘公告、举办勤助岗位双选会,选拔面试应聘学生。此外,勤助学生还需与学生处、各用工单位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在接受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等系列活动后,佩带上岗证正式开始上岗工作。通过签订协议、持证上岗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勤助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学校对所有上岗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和评比,并且要求上岗学生根据自身岗位写出工作计划、目标和承诺。与此同时,学校还对每位申请者的个人资料和上岗情况建立档案,每学期对岗位申请者和所有岗位进行重新登记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经济情况的变化和工作情况,并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岗位。

  ——勤于总结归纳,收获育人新成果。在不断推进勤助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善于从工作中寻找和吸取经验,勤助中心、用人单位、上岗学生等纷纷从各自层面回顾得失、分享勤工助学的硕果。为从学生的视角更客观地剖析其对勤工助学模式改革的认识,更好地了解受聘学生的切身感受,学校特举办“应聘同学话勤工助学”等活动,透过同学们对勤工助学工作的感悟来领略勤工助学的魅力。勤助工作改革以来,学校在管理中不断规范岗位申报、报名竞聘、用工流程和管理考核,充分体现助学育人的宗旨,确保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

本篇文章来源于: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

原文链接: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85/201111/127074.html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