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异地交叉“飞行检查”或成趋势

发布日期:2011-12-01  来源:搜狐网  
资料来源 搜狐网
【搜狐网121日讯】(马丹 董纯蕾)昨晚,以“多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主题的第132期新民科学咖啡馆暨第37期求索讲坛上,四位主讲嘉宾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大兵教授和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波教授,家乐福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总监柏韦亚(Xavier Bodenes),专业媒体生物谷(Bioon)创始人张发宝博士,与嘉宾主持袁岳博士,分别代表学界、零售商、媒体和公众的视角,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观点交锋。有一点达成了共识: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披露有限,被人们熟知的往往是“食品不安全”事件。


  公众信息不对称

  张大兵教授说,其实,和20多年前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是有改善的,但很多信息不对称,公众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忧虑。“以转基因生物为例,很多人不知道,在转基因食品之前人类早已受益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疫苗就是典型的转基因微生物产品。”张大兵说,转基因生物从研究阶段到进入市场,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每一道评估程序都要经过23年的时间检验,总共历时至少十几年。“过去这一过程也是不对公众披露的,未来每一步都要公开。”

  张发宝补充说,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不少食品安全话题,相关科学知识缺乏普及,也会导致公众信息不对称。

  第三方检测加入

  对于主持人袁岳“谁来扮演第三方检测评估的角色”的提问,江波教授表示,高校具备食品安全检测的能力,可接受来样检测,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有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据张大兵介绍,国内已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检测中心,其中包括不少外国知名机构。“未来,异地交叉的飞行检查将成为一大趋势,以提高检测的公信度。比如,上海的产品由新疆的监测机构来检测。”

  缩短供应链长度

  家乐福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总监柏韦亚说:“中国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欧洲标准,其硬件也是如此。问题出在原材料的选择、鉴定和控制上,有些达不到欧标。”零售商应尽可能地缩短食品供应链的长度,把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

  本期新民科学咖啡馆由市科协、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法国驻沪总领事馆科技处和本报合办。

本文章来源于:中江网http://life.jschina.com.cn/

原文链接:http://life.jschina.com.cn/system/2011/12/01/012201190.shtml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