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商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院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我校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文章

发布日期:2017-11-15  来源:商学院、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   图/文:吴林海;审核:李佳敏

日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校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理论学习,对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顶层设计思路,如何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有效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构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新格局进行思考研究。1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浦徐进、尹世久、王建华三位教授撰写的文章。

浦徐进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进程指明了方向。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安全食品供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对食品安全风险及其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多个社会主体、多种调整方式进行宏观设计和整体布局,要基于供应链的视角来审视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问题。

尹世久教授认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法治为保障,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方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构筑起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让人民吃得放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是新时代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基本途径。唯有“共建共治”,才能实现“共享”。共建共治是提高治理效能,解决相对有限的监管资源与相对无限的监管对象之间突出矛盾的重要路径。共建共治促进治理公开、透明,有助于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与满意度。

王建华教授认为,食品安全战略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对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诉求的直接回应,也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郑重承诺。在新时代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最大限度地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要与食品安全风险凸显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之间的矛盾,促进食品生产与食品安全消费的均衡充分发展,规范生产经营主体的行为,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完善社会共治局面,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是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治理的逻辑出发点。

作为江苏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始终围绕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这个主题,呼应国家所需,紧扣社会热点,在现代社会治理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社会风险共治理论框架,研究食品安全风险的政府治理体系、市场治理机制与社会力量参与共治体系以及主体间的组合治理方式、协同机制等问题,致力于构建具有江南大学特色的专业性研究高地,提升政策的转化率和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

阅读( (编辑:吴杨)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