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生态绿色一体化也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今年夏天,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组建长三角“美丽中国”一体化发展调研团,11名同学奔赴三省一市,开展实地调研。团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金明媚,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蒋达锋,辅导员何涛、周佳赟、薛羚伟指导下,走进上海黄浦、江苏无锡、浙江奉化、安徽黄山等地,依托专业知识,开展垃圾分类、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协同保护等方面的调研,了解长三角区域生态一体化情况,增强国情认知。
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实践期间,团队聚焦各地垃圾分类实施开展的情况,走访上海市排水管理处、浙江奉化垃圾分类办公室,参观江苏无锡惠联垃圾焚烧热电厂,在惊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同时,感受到垃圾分类工作背后的繁重与艰辛。
浙江奉化垃圾分类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何杰告诉同学们:“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全民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从根本上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实际意义,提高思想觉悟,自觉地践行和拥护,才能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让垃圾分类真正走进社区千家万户。”在各地采访过程中同学们对垃圾分类进行宣讲,并了解他们对垃圾分类的建议。
尽管暑期炎热,但在基层生态保护局、街头巷尾都有着江南学子调研垃圾分类的身影。
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一体推进
为更好地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同学们对太湖流域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调研。大学生走访太湖水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心,参观无锡高新水务梅村污水处理站、无锡许仙港藻水分离站,实地走访太湖蓝藻打捞点,进行水质取样检测,全面调研太湖流域生态治理状况。与清华大学“智水浚源”实践支队开展座谈,了解智慧水利对于太湖水域协同管理、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意义。
新安江流域连接上下游的安徽与浙江两省,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这里启动。大学生座谈采访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深入了解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流域两岸、两省人民带来的“生态红利”。同学们深入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调研新安江“生态美”超市的创新举措,村民们将收集的垃圾来超市兑换日用品,或者发放“生态红包”,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环保的热情。
环保科普宣讲从我开始
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实践团队队员们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环保科普宣讲。在浙江奉化,同学们用短视频、问答等方式开展了一场场妙趣横生的知识科普宣讲;在安徽黄山,同学们则对垃圾分类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引导群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介绍垃圾产生、投放、转运等知识。团队还专门准备了宣传垃圾分类宣传册,更加直观地宣传垃圾分类的实际方法。
当小朋友拉着志愿者老师的手说:“谢谢老师!这堂课下来我知道了好多事情啊!回去我就会把这些知识跟我的爸爸妈妈也宣传!”团队的同学们感到自豪,大一学生柴纪龙说道:“这次宣讲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小朋友们身上蓬勃的活力与旺盛的求知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为长三角生态文明一体化发展做出我们的绿色贡献!”
在介绍此次活动的影响时候,学院党委副书记金明媚说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们的同学们在实践中结合专业实际,投身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用脚步丈量青春,用行动献礼祖国华诞,也更懂得了身上肩负的新时代环境人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队活动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评价,人民网、中安在线、安徽新闻网、共产党员网等多家媒体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
未来,环土英才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环土人的青春使命,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绿色力量。
实践团队合影
采访基层工作人员、“生态美之星”以及问卷调研
与清华大学实践支队,黄山、奉化等地基层生态保护部门座谈
开展环保科普宣讲
人民网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