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我校扎实推进毕业生基层就业取得良好效果

发布日期:2006-06-29  来源:人事处  
本站讯 在不久前结束的我校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学校在全面部署06年毕业生就业冲刺阶段工作的同时,还明确将贯彻《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全面引导、推动我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立足岗位成材明确为今后学校就业工作努力的新目标、新方向。
  会上,朱拓副书记对我校06年就业目标的完成提出了明确要求,校党委书记简大钧以自己大学毕业后服务贵州基层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例,要求全校要充分认识引导毕业生戒除浮躁心理,立足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研究目前我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就业结构失衡等问题的深层原因,总结了我校05年以来鼓励和推动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成材取得的成果,思考如何引导毕业生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努力把基层就业构建成江南学子成长成材的重要平台。
  2006年以来我校积极拓展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新思路,新举措:
  1、 基层就业创业成为宣传指导新重点
  学校在充分利用就业网、广播站、流动宣传展板营造基层就业、创业良好校园氛围的同时,还与无锡日报、无锡经济台,无锡教育台等媒体多次联手报道学校基层就业各项活动开展和人物访问,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在面向06、07届毕业生全体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上将国家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西部就业的各项优惠措施、宏观政策与毕业生的自身发展规划相结合作为讲课的新重点,让毕业生尽早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普通的劳动者,基层也必然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地方。同时树立牢固的基层意识,做任何事业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性工作做起,都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就业指导中心还与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中小企业局联手举办“创业辅导”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为有自主创业愿望的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辅导。在06毕业生离校之际,学校专门召开了基层、西部地区志愿服务、就业毕业生座谈会,校党委书记亲自赠言,鼓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2、基层就业市场成为招聘拓展新方向
  为引导毕业生去内地、小城镇、民营企业施展才华,06年的校园招聘中就业指导中心有意识地加强了与中小城镇、内地、西部企业的联系,先后与吴江、常熟、余姚、海宁等十多个江浙中小城市建立了人才合作关系,还积极组织中小城镇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会、组团带领毕业研究生参加中小城市的人才洽谈会等积极疏导毕业生去省外或小城镇就业。今年3月,学校为吴江市所属乡镇30多家企业组织了专场招聘会,最终有10多人与吴江企业签约。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校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的地区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去苏北地区和内地就业的人数逐步上升。到今年6月底,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1。5%,各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占目前实际就业人数的67%。
  3、国家项目就业成为就业选择新潮流
  今年学校先后参加了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志愿服务苏北行动计划、江苏省选调生计划、江苏省为农村培养教育硕士师资计划、镇江市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计划等,学校为报名参加国家项目的每一位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随时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许多毕业生都把报名参加基层就业项目选拔看成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们的行动也赢得同学们的赞许。目前学校报名参加各类国家项目和省项目的毕业生超过总人数的10%,目前共录取6名西部志愿者、14名苏北计划志愿者、16名农村教育硕士师资、9名选调生,另有33名毕业生在就业时主动与西部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签约。
  4、 基层就业校友成为人生导航新榜样
  学校在2006年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中将收集、塑造基层就业校友的优秀示范群体作为重点工作,收集编辑了包括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在内的50多名服务西部、基层的优秀校友风采录为毕业生树立最新鲜生动的人生导航新榜样。学校还邀请赴西藏服务八年的孙登高志愿者、赴云南的季王飞和王德昌志愿者组织报告会,让更多毕业生了解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生物工程学院利用校友回校团聚的机会,组织在校学生分组采访了他们的创业经历,结果发现,在这些毕业多年的老校友中,许多成功者就是当年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大企业,深入西部、内地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质:目光长远,能吃苦耐劳,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也成为了我校“基层就业”宣传的活旗帜。在优秀校友重啤集团董事长华正兴事迹的感召下,今年,生工学院一下子有6名毕业生选择了重啤集团。
  5、各项鼓励政策成为基层就业新动力
  国家和学校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奖励措施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江南大学鼓励毕业生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暂行办法》,办法除对外地生源毕业时去西部地区就业给予奖励外,对来自西部的毕业生关注家乡建设,回西部地区就业同样给予奖励。05、06年累积为82名毕业生发放奖励10多万元,今年学校又拿出一部分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名额,奖励给在西部、艰苦地区企业就业满一定年限的毕业生。同时,学校还认真做好西部志愿者等各项国家项目的配套奖励、补助工作,今年江苏省出台的为农村培养教育硕士师资的政策出台后,除可以攻读免试教育硕士外,还可以每年返还上大学的学费4600元,许多原本不打算回家乡就业的师范生纷纷报名,最终有16名毕业生被录取。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