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8月4日讯】(记者 过国忠)仅仅用不到一年时间,江苏省无锡市传感网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传感网产业四大聚集城市之一。尤其是今年来,除了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国内高校院所和中央企业在无锡分别建立研发机构或产业化示范基地外,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的一大批国际大公司也纷纷前往无锡专程考察。
记者从无锡市信电局了解到,截至6月底,全市共签约物联网项目125项,总投资约98亿元,主要包括物联网专业园区建设、研发机构、专业公司、项目开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同时,通过无锡“530”人才引进计划,全市已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近千名,其中物联网方面的人才占相当比例。目前,全市有物联网公司200多家,初步形成了物联网人才和项目在无锡的集聚发展态势。
在无锡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是中央确定的一项战略举措。去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同年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自启动建设以来,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及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领导多次到无锡实地考察并指导示范区建设工作。
无锡在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
“无锡更是紧紧抓住机遇,举全市之力,打好发展载体、人才与技术的各项基础,把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建设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作为无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科技产业城和现代服务城的举措。”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
创新建设工作运行机制
对于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无锡市领导认识到,必须打破过去的建设与合作模式,创建新的工作运行机制。
为此,无锡从建立物联网工作组织体系着手,专门成立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分管领导直接任主任。
这个由38个市级部门和3个区的领导组成的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例会、联络员和信息互通等日常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全市物联网建设工作。同时,还成立了由7名顾问和20名专家组成的市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和无锡市“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咨询和技术把关。
一年来,无锡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订并出台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纲要》《关于开展传感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同时编制完成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空间布局规划》和《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2010—2015年)》。规划确定了到2012年全市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2015年达25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
特别值得一提的,无锡确定了在全市形成“一核多元”的物联网空间布局,无锡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滨湖经济开发区、南长传感网高新园共计15平方公里作为全市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区,其中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将建设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大学科技园和感知博览园;围绕核心区,在新区、滨湖区和南长区形成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区,全市其他6个市(县)区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支撑区,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此外,工信部还牵头成立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与江苏省和无锡市建立了高度畅通的工作运行机制,先后对示范区建设规划、政策推进、应用示范、组织保障等多项工作进行了深入指导,从而形成了部省市“三级联动”推进的良好氛围。
中科院、江苏省、无锡市三方合作共建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已于今年1月完成“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注册,中科院系统与物联网相关的11个研究机构已成为进驻中心的共建单位。
创新建设工作运行机制,促使无锡在加快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聚集各界力量联合推进
“传感网是一个全新产业,更是系统工程。要推进我国传感网产业的发展,走在世界传感领域的技术前列,决不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研究所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聚集各界力量,全力合作推进。”中科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对记者说。
对于无锡加快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国内较早从事传感网技术研究的刘海涛,从一开始就向各级领导提出了比较系统可靠的实施建议。无锡市主要领导也积极主动听取专家们的真知灼见。
“为吸引各界力量,我们从营造创新环境与研究制定物联网发展政策着力,汇全国之智,聚全球之才,促进创新建设工作在国内先行一步、早日建成示范区。”无锡市信电局局长张克平说。
一年来,无锡通过税收优惠、风险投资、银行融资、资金补助、奖励、贴息、政府首购等方式,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重点企业的培育、先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应用示范项目的推进等方面的扶持。
无锡依靠原有良好的集成电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基础,加上开放合作的各项特殊政策,迅速吸引了国内外科研机构与重点相关企业。
中科院是率先与无锡市全面合作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研究机构。无锡市政府依托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基础,专门成立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重点开展物联网产业化顶层设计,组建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攻关物联网关键技术与核心平台,为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物联网方面有较深入研究的高校已分别在无锡规划、建设和推进其物联网研发机构的设立工作。其中,地处无锡的江南大学,已将信息工程学院和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立了物联网工程学院,加快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尽快解决目前面临物联网产业人才短缺的发展“瓶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与江苏省政府、无锡市政府联合在无锡合作建立“中国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和“中国物联网产业园区”,并于今年6月10日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正整合其与物联网有关的6个研究所的研发力量进驻无锡,重点实施一批示范性项目。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先后与无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分别在无锡设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及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进行物联网与通信网的融合研究和应用开发。国家电网信息通信公司与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已签署共建物联网研发和产业化机构的协议。江苏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已与无锡签订了共建“下一代广电网与物联网融合”研发机构的协议。
7月13日,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又引入国际强手。日本富士电机和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在无锡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联手在智能变送器等传感器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据介绍,这家公司将充分利用双方现有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国内智能压力变送器产品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并将达到年生产销售8万台的能力,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无锡市确定的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环保、水利、安保、家居、教育、医疗、园区等领域“感知”系列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有的已经产生示范效应。
“建设‘感知中国’中心,是国务院为无锡设立的发展定位和长远目标。建成‘感知中国’中心,举步艰难,但前途光明,我们完全有信心。下一步,无锡将从推进物联网产业布局和载体建设、加快各类服务平台的建设进度、全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加快引进和培育物联网企业、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着力,全方位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杨卫泽表示。
可以说,无锡加快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速度,不仅令世界关注,更令世界震惊!
《科技日报》2010年8月4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