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师政】陈璟:廿五载育人路 一片丹心铸师魂——我的教育人生

发布日期:2025-08-02  文: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陈璟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江南大学这片育人的沃土上,已经耕耘了二十五个春秋。自2000年踏上讲台那一刻起,我便主动请缨,从未间断地承担着班主任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连续六届,220余名学生,如同点点繁星,在我生命的银河中留下了独特而温暖的光芒。我相信,在每个孩子的记忆星图里,也一定珍藏着属于我们师生之间那份专属的印记。回望来路,心中充满感慨。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心灵的火种,是陪伴青春成长的舟楫。我始终坚信,要用一片丹心去“润己泽人”,努力成为学生们学业上的“经师”,人生路上的“人师”。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时,带的是99级的学生。那时我比他们大不了几岁,满腔热情,却也带着几分青涩和“想当然”的严格。有一次,班长悄悄找到我,有些为难地说:“陈老师,同学们课间在教室玩牌……其实,他们觉得……这不该管。”这句话像一记小小的警钟,敲醒了我。是啊,这些孩子刚刚挣脱高考的束缚,从高中校园来到大学,他们渴望自由呼吸,渴望被信任、被理解,而不是回到那种“家长制”的管理中去。我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

从那时起,我开始更用心地去观察、去倾听他们的需求。在随后二十多年陪伴一届届学生的过程中,我愈加明白了,教育需要“严爱相济”,有规矩,更要有温度;有要求,更要有理解。

这份感悟,在我遇到2013级的张同学时,体会得尤为深刻。他那时学业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出现了挂科。我把他请到办公室,不是批评,而是关切地询问:“学习上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可以和老师说说。”他沉默了一会儿,才袒露心声:“老师,其实……我从小最喜欢的是写字、练书法。可爸妈总觉得,学一门技术,比如计算机,将来更能养活自己,所以我就来了这里,虽然心里还惦记着写字,但也在努力适应。”他的话语里透着无奈和挣扎。

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在现实与热爱之间徘徊的年轻灵魂。我告诉他:“热爱书法是非常宝贵的才能,它能滋养人的一生,这份热爱不该放弃。但同时,计算机专业是你此刻的选择,也是你未来安身立命的基础之一。学业是基石,先把落下的功课补上,保证顺利毕业。至于书法,它永远是你精神的后花园,老师支持你继续练下去。”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多次交流。我帮他分析学习难点,鼓励他制定计划。他也很争气,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地把落下的课程都补上了。做毕业设计时,他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讨论方案,我给予指导。最终,他不仅顺利毕业,还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那份对书法的热爱,回到家乡,在一所小学里如愿成为了一名书法老师,将知识与热爱传递给了下一代。

最让我动容的,是这份师生情谊的延续。八年后的一天,一个阳光的大男孩敲开了我的办公室门,带着腼腆又激动的笑容说:“陈老师好!我是张XX的弟弟,我也考上江大计算机专业了!”我惊喜不已。他环顾着我的办公室,第一句话就问:“老师,我哥哥当年……也是在这个办公室和您谈话的吗?”我的眼眶瞬间有些湿润,点点头说:“是啊,孩子,八年了,我一直在这个办公室。”他眼睛亮亮的,声音带着点雀跃:“老师,太巧了!我和我哥当年的宿舍还是隔壁呢!”那一刻,“一门双江大”的故事,不再是简单的佳话,而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泉流,是我班主任生涯中一颗格外明亮的星。我用爱和希望点亮了一个迷茫孩子前行的路,这希望又化作了灯塔,指引着他的弟弟也奔向了光明的未来。这份薪火相传,是做老师最深的幸福。

在我连续六届的班主任工作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前些日子,我有幸翻看校友们为纪念青春岁月编写的文集《桃子熟了》,一篇题为《老师:谢谢你打开了我的心门》的文章深深打动了我。作者是计科0105班的谢晖同学。他在文中动情地回忆了大学时的迷惘:高考失利、专业非己所爱、远离父母……这些交织在一起,让初入大学的他彻底迷失了方向,沉迷网络游戏,成了“学渣”。他清晰地记得大三上《多媒体技术》课的第一天,他本是带着“混日子”的心态走进教室,习惯性地想趴在后排睡觉。当我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多媒体技术老师,我叫陈璟”时,他抬头,恰好撞见我对他提醒似的微笑。他写道,那一个微笑,如同“一抹明媚的春光”,瞬间穿透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仿佛看见了江南久违的阳光”。他说我像邻家大姐姐,让他放下了对老师的刻板畏惧。

谢晖在文章中特别提到,他从未想到计算机课能如此有趣。《多媒体技术》教的Flash制作点燃了他的热情。他尤其记得我展示的一个设计学院同学做的关于“鞋子一生”的Flash故事,让他震撼于“原来可以把自己的情感经过设计传达到别人的心里”。为了完成我布置的个人Flash主页作业,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创作,成了班里第一个完成并获得A的学生。他写道:“当得到陈老师肯定的A级评价后,我的世界从此变得更加明亮了。那一天,应该是我整个大学时代最开心的一天。”他说,那次肯定让他找回了自信,不再迷惘。他在文末深情地称呼我为“那个打开我心门的人”,是他的“人生启蒙老师”,并再次向我表达感谢。读着这些印在纸页上的真挚话语,看着油墨印出的“计科0105谢晖”的署名,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教室,看到了那个从后排座位上抬起头、眼神重新被点亮的年轻人。一个微笑,一次对努力的认可,真的可以成为照亮迷途的灯塔,成为他记忆星图中那颗闪亮的星。

以趣启智,以爱育人,做点亮科技梦想的大先生

作为一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兴趣是学生最忠实的导师。回顾那些在专业领域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年少时便对信息技术怀有浓厚的好奇与热爱。正是这种观察与感悟,促使我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外,也积极投身于青少年科技普及工作,以科普讲师的身份走进中小学,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编程启蒙,为孩子们打开探索数字世界的第一扇窗。

多年来,我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团队,持续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信息技术普及活动。我们编写了两本寓教于乐的编程入门读物,以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案例引导孩子们理解编程逻辑,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课余时间,我们走进中小学课堂,通过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讲座,帮助孩子们建立对科技的兴趣与信心。

每当看到孩子们因成功运行一段代码而露出喜悦的笑容,或听到家长反馈说孩子从此对编程产生浓厚兴趣,我都深切感受到教育所蕴含的深远力量。正如播种一般,我们无法预知哪一颗种子会率先破土而出,但只要用心耕耘、耐心等待,终将迎来满园春色、桃李芬芳。

教育,真的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二十五年来,从青丝飞扬到岁月在鬓角留下痕迹,从第一届99级到后来的每一届学子,我始终坚守着这个朴素的信念。我愿做学生攀登知识高峰时,脚下那块坚实的基石;愿做青春之舟驶向理想彼岸时,那支温柔的桨橹;愿做时代新苗拔节生长时,那场润物无声的春雨。用“严爱相济”的智慧去点燃万千心灯,用“启智润心”的艺术去滋养未来的栋梁。看着一届届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星空,看着《桃子熟了》文集里那些温暖的回响,看着220余名学子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闪耀,每一个名字,每一段故事,都是我教育人生银河中独一无二的星辰。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心中“大先生”最美的模样。这条路,我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用一片丹心,铸就永恒的师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份育人的幸福,足以照亮我未来每一个廿五载。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