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09-28
2025
环境与生态学院王震宇教授团队在PNAS发表纳米农业领域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环境与生态学院王震宇教授团队联合美国麻省大学Baoshan Xing教授在人工纳米材料驱动叶-根协同作用、显著提升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anotechnology-driven coordination of shoot–root systems enhances ric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
09-28
2025
商学院陈文婷教授研究成果在《Energy Economics》上刊发
近日,商学院陈文婷教授(第一作者)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生杨昭、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何新江教授(通讯作者)合作完成的论文“Pricing energy futures options: The role of seasonality and liquidity”在能源经济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Economics》2025年第149卷正式发表。该研究主要探讨了季节性因素和流动性在能源期货期权定价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能源衍生品定价框架,该框架在传统双因子模型基...
09-28
2025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防护纺织材料研究所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研究成果:重构的缺陷金属-有机框架实现聚酯废料的可持续闭环回收
近日,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防护纺织材料研究所曹静静博士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ustainable Closed-Loop Recycling of Polyester Waste using Reconstructed Defective-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非晶溶解-再结晶结合热解重建策略合成了重构的Zn-MOF74纳米管(r-Zn–MO...
09-22
2025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丰鑫研究团队在Advanced Fiber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纺织品超表面赋能软体机器人局域变形与拟态伪装
近日,江南大学孙丰鑫研究团队联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劳伦森大学及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可编程纺织品超表面。这种材料可用于开发具备类似变形与伪装能力的机器人,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Structurally Programmed Textile Metasurfaces for Soft Morphing Robotics and Bionic Mimetic Camouflage”发表于Advanced Fiber Materials。其核心是通过调整交织...
09-22
2025
生物工程学院刘立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蛋白从头设计精准降解目标蛋白”的研究成果
近期,我校生物工程学院刘立明教授团队在靶向蛋白降解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De novo designed protein guiding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正式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已成为生物学基础研究、细胞治疗及合成生物学领域重要的蛋白功能研究工具。然而,传统的靶向蛋白降解方法主要依赖于化学降解剂诱导或降解子融合技术,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因此,开发一种无需预先融合蛋白降解子,且不依...
09-22
2025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天西教授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高熵合金气凝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天西教授团队在高熵合金气凝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High-Entropy Metallene Aerogels: A New Balancer for *H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Nitrate Reduction Reaction(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2505156)”,第一作...
09-22
2025
生物工程学院白仲虎教授团队杨艳坤课题组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甲醇代谢重要综述
近期,我校生物工程学院白仲虎教授团队杨艳坤课题组深入剖析了甲醇代谢途径,综述了合成的甲基营养微生物代谢工程的最新进展,以“Methanol metabolism in synthetic methylotrophic microorganisms”为题正式发表于Biotechnology Advances。甲醇作为一碳(C1)底物,因其丰富性、高还原度及低成本优势,成为生物制造的理想碳源。天然甲基营养微生物虽能代谢甲醇,但受限于遗传工具匮乏和生长效率低,工业应用受限。通过合成生...
09-22
2025
生物工程学院陈修来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一碳化合物人工生物转化SM循环途径构建与扩展应用”的研究成果
近期,我校生物工程学院陈修来教授团队在一碳化合物生物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SM cycle for synthetic one-carbon compounds utilization”正式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利用一碳化合物(C1)进行生物制造是实现可持续生物经济的重要策略之一。目前,为提升C1化合物的利用效率,研究者们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筛选高效的C1固...
09-22
2025
生物工程学院罗玮教授课题组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近期,我校生物工程学院罗玮教授课题组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了题为“Advances on the biosynthesis of ergothioneine using microbial chassis”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 ERG)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底盘细胞实现其工业化生产的新策略。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含硫氨基酸,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解毒、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
09-18
2025
生物工程学院徐岩教授团队任聪副研究员在Water Research发表构建乳酸-乙醇共利用精简菌群以从白酒酿造副产物高效生产己酸的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生物工程学院徐岩教授团队任聪副研究员在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酿酒废水制备己酸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Constructing simplified microbial consortia that couple lactic acid and ethanol utilization to highly produce caproic acid from liquor-making wastewater”正式发表于Water Research。该团队创新采用 “Top...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