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怀着要把这么多年的专业积累交给孩子们,也想要解决全国各地污水处理厂的各种疑难杂症,我进入了江南大学,担任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从此开启了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为主的新征程。我非常喜欢和热爱教学,也乐意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从排水行业的实践走向学校三尺讲台,是我人生经历中一个新篇章的开启。
一、以水为墨,开启教学新篇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程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讲新生研讨课、《环境规划与管理》本科课程、指导《认识实习》和《量化幸福》课程、讲授《水污染控制原理与工艺》硕士课程、《环境工程进展》博士课程。
为讲授好课程,在课前收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要求、疑惑,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在《认识实习》课程中,邀请多名专家和业内专业人士给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利用从事环保领域几十年的优势,积极开拓教学实习单位,联系无锡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等相关环保企业,安排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直观地了解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切实解决学院学生就业等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坚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领学生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曾经一名大二的学生在面对专业选择和生涯路径规划的迷惘时发来邮件咨询,我思考后没有立即给出回答,而是发动了身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十几位朋友共同来回答这些问题,在回复学生的同时,将学生的提问、朋友的回答和我的总结一起发在学生的QQ群里,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选择。
任教的十三年时间里,我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2015年,我被评为江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2017年主讲的《环境规划管理与法律基础》获批“江南大学卓越课程”和“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工程专业认证推动下的实践平台建设》获得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入选江南大学“至善创新团队”;2020年获江南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胜奖;2021年获得中国水业人物称号(教学与科研类);2025年主讲的《环境规划管理与法律基础》再次获批江南大学一流本科课程(智慧课程)。
二、以水载舟,立德树人护航成长
在担任2014级本科生班级导师期间,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邀请多名专家、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师说讲坛”,分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旨在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吸取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和他们一样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作为环境学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研究室的理念是“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积极锻炼,快乐生活”。在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能力上,我除了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勉励大家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2018年年初,敏锐地感觉到我的一名研究生状态不好,立即与其谈话,发现该生存在持续焦虑失眠、无法学习和丧失生活信心,并萌生了退学的念头,我帮忙联系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为其诊断,陪同就医治疗,同时调整该生后续的学业计划,安排团队内师生一起对其提供持续的关心关爱,在团队共同的关爱和包容下,一年后该生勇敢地战胜了抑郁症,顺利毕业。
为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中坚力量,我倡导“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对学生培养模式是“实验室”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不但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尽量结合实际技术需求进行理论研究,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勤耕耘结硕果,十多年来团队中9名研究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70余名学业有成的研究生顺利毕业,分别进入市政设计院、水务公司、环保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工作,他们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出色的工作业绩、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以水为桥,搭建实践新平台
自进校以来,我带着研究团队开始对市政污水处理厂强化除磷脱氮难题和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开展了深入技术攻关研究,获得了一系列优化运行技术和强化除磷脱氮关键技术和工艺,研究成果也成功运用于太湖流域及全国数百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设计和优化运行。这些研究成果累计为水务行业提标改造项目节约超亿元资金投入,取得了重大环境效益,同时也引导了水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自身科研事业发展的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利用身边的资源与力量,服务回馈社会。当时,由于每天全国各地通过QQ、微信或邮件找我交流水处理问题的人特别多,所以在2013年我就建立污水处理厂厂长QQ群,最初只有我和几位厂长,一起交流讨论各种污水处理过程遇到的问题,走过12个年头,现在的群友人数已经突破千人。在厂长群线上交流讨论的同时,我也在为线下实际污水处理厂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带领团队老师和研究生们一起分析和研究,为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而奋斗。2021年我和团队帮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所和土耳其卡隆集团签订的500 MW光伏产业园项目顺利验收,我和团队也因此获赠“一带一路”项目水晶纪念牌。
同时,我也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水专项和科技部重大专项等科研工作,多次参与了有关部门、行业的标准规划等工作。这些工作让我很有成就感,也获得了大家的尊敬和好评。
回顾从业的这些年,我从一个基层污水处理人员一步步走到各大项目负责人,由一人泛舟于漫漫“水路”到现在桃李满园芬芳,这些都离不开前辈、老师、家人和团队对我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教学和科研路上对我鼓励和帮助过的人,在这里我要真挚地对他们说一句感谢。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在科研和教学路上探索前行,将满怀热情变为行业星火,继续照亮后人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