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8月8日讯】(黄焕初、李佳敏)钱伟长教授,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情系无锡的高等教育事业,关心江大的发展。翻开江大的校史,在不同时期,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所江南大学。钱老与这三所江南大学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嘱托 为民育才,造福桑梓
钱老与江大的情结,始于第一所江南大学——私立的江南大学。它创办于1947年,1952年国务院院系调整,私立江南大学各系调整,合并到了上海、江苏的相关高校。私立江南大学存在5年时间。而早年,荣家在无锡创办公益学校,钱老的父亲钱挚担任过这所学校的教务主任,他本人也曾跟随父亲在这所小学上过学,并与荣毅仁同班。也许因为这些原因,钱老对江南大学有着特殊的感情。
与钱老有关联的第二所江南大学,是1981年-2001年由无锡市委、市政府创办的江南大学。原来的私立江南大学被称为“老江大”,这时的江南大学被称为“小江大”。
令人难忘的是1984年3月8 日,钱老应“小江大”的邀请来校做了场精彩的报告。报告主要讲三个问题——教、学及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
1989年9月16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老又一次来到江南大学,冒雨参观校园,并在公益图书馆里停留了较长时间。之后还去“老江大”参观,拍下很多照片,准备不久后到台湾探望叔父钱穆时给他看这些照片。那一次,钱老没作报告,但为江大题词:为民育才,造福桑梓。这也是江南大学办学指导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饱含着钱老对江南大学发展的殷切希望。
期盼 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第三所江南大学,是2001年1月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江南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被称为“新江大”。
2001年9月22日,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伟长教授再次视察江大,就高校怎样培养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两个半小时的讲话。
钱老强调:“建设强大的国家,要靠创造性的人才,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正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要摒弃教育中的‘科举文化’,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文化和科技能力,更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钱老指出,“综合性大学不是简单的学科和教学上的综合,而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基础教学很重要,教学要改革,学科不能分得过细,一定要注重学科的交叉。”钱老还说,“教学科研是并重的,教师既要搞教学,也要搞科研。没有科研的教师就会照本宣科,缺乏深度;只有科研好的教师才能教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是无穷无尽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我来说,一辈子都在学,我的许多知识都是离开大学以后学的。我那时没有计算机,现在我不但学,还有论文研究,现在许多新技术知识,都没学过,但我都懂,就是靠学习、思考得来的。”
钱老的讲话无疑给当时的江大送来了及时雨,为江大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同年11月,钱老担任了江南大学董事会的名誉董事长。
为感谢钱伟长教授对江南大学的关怀,建设新江大时,学校决定把理学院大楼命名为“钱伟长楼”。2003年9月30日,钱老来江大参加钱伟长楼的奠基仪式。仪式结束后,钱老会见了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师生代表。他结合创办上海大学的教育理念,指出高等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从2001年江大组建后,钱老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江大走一走,看一看,给予真诚无私的关心与指导。
2006年5月11日,钱老视察了江南大学。2007年5月18日,钱老再次视察江南大学,参观了纺服学院的民间服饰传习馆与设计学院展厅。
《无锡日报》2010年8月8日第三版
1984年3月8日,钱伟长教授第一次来江南大学做报告
1989年9月16日,钱伟长第二次视察江大,参观公益图书馆
1989年9月16日,钱老第二次视察江大,为江南大学题词:为民育才,造福桑梓
2003年9月30日,钱伟长第三次视察江大,会见我校干部、师生代表,与原文学院院长徐星海教授亲切握手
2003年9月30日,蠡湖校区举行钱伟长楼奠基仪式,钱老亲自为奠基石培土
2006年5月11日,钱伟长访问我校,校长陈坚向钱老汇报办学情况
2007年5月18日,钱老视察我校,参观设计学院展厅
我校钱伟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