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4月15日讯】:2009年,江南大学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分析查找制约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瓶颈问题,积极推进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
一、精心谋划,主动实践,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从“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具体目标出发,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的基础上,以课题式调研作为主要抓手,切实查摆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质量中存在的专业整体水平不高,专业定位不明确,内涵重复,特色不突出,力量偏分散等问题,在全国高校普遍尚未主动进行专业布局调整和建设之际,学校决定以“精心谋划,主动实践,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工作目标,开展本科专业调整与建设工作,并以此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提高整体办学水,彰显办学特色,实现我校“攀登计划”的各项目标。
二、转变观念、明确思路,有序推进本科专业建设与调整
一是深入研讨、转变观念。学校召开了“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专业与资源、专业与领域、专业与教师、专业与学生等四个关系入手,进一步提高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办好专业的责任意识。二是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学校制定出台了《江南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明确了本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的思路,要求在专业建设内容方面,既要抓好优化布局,又要注重提升质量;在提升专业质量方面,既要发挥比较优势,又要形成鲜明特色;在优化专业结构方面要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在专业建设方法方面要形成上下互动。各学院根据学校规划制定了本学院专业建设规划。三是集思广益、有序推进。校院两级分别成立了专业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互动沟通、上下联动,分阶段召开了本科专业建设研讨现场会,确定有关学院的本科建设方案,经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后提交校务会决定。经过努力,学校的专业数从原有的63个调整为50个,办学资源更加集中,优势专业更加凸显。
三、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完成了本科专业布局的调整以后,专业建设的任务更艰巨,其主要内容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和建设。一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须有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学校在本科教学评估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吸收近年来已经实践并获得省、部级奖项的成果经验,形成五大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明确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主要举措和适用范围,将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固化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二是促进优生优培。学校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基地班”建设,采用本-硕-博贯通式教学模式,建立快速培养拔尖人才的绿色通道;成立了至善学院,广泛选拔有特殊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改革课程体系、全程导师引领、搭建创新平台。此外,加强学院机构的调整,成立了人文艺术学院,整合了文科的办学资源和科研力量;推进交叉、新兴专业建设,成立了数字媒体学院。(党委办公室)
相关网址链接: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9/info1271292012331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