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从江南大学纺服学院了解到,该学院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比例已达60%,最多的一个班为100%,学生党员比例达18%。不少班级还实现了“零补考”、“零挂科”的目标。这都与该学院试行学生导师制,发挥优秀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有密切关系。
据纺织服装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丁老师介绍,2006年学院在和谐班级的建设中,深刻体会到一个班级,必须全体同学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此,学院实行“末位关注”制度,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入到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
学院最初“试水”学生思想导师制。由学生党员担任积极分子的思想导师,本着“党员手拉手、思想心连心、成才你我他”的理念,建立了主题为“星火传承”的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制度,每名学生党员联系1-2名入党积极分子,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解答有关问题,并记录在册。“星火传承”制度为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不少积极分子脱颖而出。在该校接受教育部本科评估中涌现出来的轻化专业学生林金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他被教育部的专家随机抽到参加专业技能测试的关键时刻,传来母亲出车祸消息,他仍然出色完成测试,感动了教育部的专家。
学生导师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内容不断深化,学生导师的引领作用从单一的思想方面逐步拓展到学业、行为等全方位,建立了学业导师、文明导师制度。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落后学生的学业导师,大家一起制定计划、一起上课自习、一起成长进步,实现了一帮一,一对红的目标。由学生干部担任文明导师,帮助那些沉湎网络、不守纪律的同学克服不良行为,实现“大家同行文明路、同学共践荣誉观”的目标。被评为“学业导师先进个人”的狄宏静同学觉得,作为学生导师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帮助对象的智育综合测评排名上升了十名。(赵海彬)
来源:无锡日报20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