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姚淦铭:还原最真实的孔子

发布日期:2007-03-23  来源:解放日报  
资料来源 解放日报

  登上《百家讲坛》讲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学术三境界”、“老子与百姓生活”等系列讲座后,江南大学文学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教授也成了名人。上周六上午,姚淦铭专程来到上海书城,与读者分享他的新作《孔子的智慧生活》。
最具亲和力的讲述人
在2006年底,《文化中国》栏目根据观众投票,评选姚淦铭为最具亲和力的讲述人。而上周六读者也确实见识了他谦谦君子的风范。上午十点一到,姚淦铭准时出现在签售现场,先是与早已排着队的读者连声说“谢谢”,签售中起身与每一位读者握手。虽说场面不温不火,但一个半小时的读者队伍始终未断。
已经是名人的姚淦铭生活依然那么简单———教书、读书、写书、买书……姚淦铭说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喜欢与古人进行无声的“对话”,也喜欢和现代的学术大师进行“对话”。他常常劝诫自己的学生,要多学些中国经典文化,切忌盲目跟风,成功应该是一只脚站在中国巨人的肩上,一只脚站在外国巨人的肩上。
登上“讲坛”不偶然
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姚淦铭一直是个“上座率很高”的讲课者。2004年,江南大学举办了一次钱钟书学术研讨会。姚淦铭的主题报告《钱钟书与辞书学》被安排在最后一场,但15分钟的讲演中没有一个学生提前离场,结束时更是满堂喝彩。生动的报告,也吸引了正在现场进行报道的央视节目制作人。不久,《百家讲坛》就向姚先生伸出了橄榄枝。
如今,姚淦铭虽已名声大噪,却依旧精益求精。在《百家讲坛》做每一期节目,他都要花费15至20天时间做足功课,常常要几易讲稿。姚淦铭说:“我的演讲与写论文不同,要求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生活,因此要换一种思路。比如不能过多地说到学术上的不同争鸣,也不能过多地说明不同版本、出土资料的文字词句的异文问题等等。”
“三转”让圣人像俗人
《孔子的智慧生活》选择先从孔子的生活切入,比如讲孔子是怎样吃饭、穿衣、坐车、交友、学习等,发掘和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孔子。姚淦铭说:“我就是要努力拉近老百姓和圣人之间的距离。谁说圣人就一定高高在上?孔子每天也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啊!”
姚淦铭坦言,自己的秘诀就是尝试着把有关老子、孔子的所学所著、所思所得,来个“三转”———转变、转化、转活。“转变”就是转变角度,多从电视观众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演讲是否合他们的口味;“转化”就是不能食古不化,要让大众看得进、听得懂、记得牢;而“转活”则是需要在讲述中让历史人物“起死回生”,把那种死了的语言活泼泼地讲述出来,把那种好像“过时”的智慧重新激活。

来源:解放日报 2007年3月21日


姚淦铭和他的新作《孔子的智慧生活》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