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抢救民间服饰,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两位引进人才积极筹备成立中国汉民族民间服饰博物馆,经过三年的收集整理,今年5月这个小型博物馆正式建立,命名为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半年过去了,这个传习馆的影响至今仅存在于江南大学内部。
10月25日记者走进了这个约250平方米的民间服饰传习馆。
展馆位于江大纺服学院一楼展厅的一侧,上下两层,下层展品是北方民间服饰,上层为江南水乡一带的民间服饰。从事收集工作的纺服学院崔荣荣老师告诉记者,这三年里他和张竞琼老师跑遍了大江南北,目前的藏品主要包含有旗袍、长袍、马甲、马褂、袄、眉勒、套裤、马面裙、鞋、鞋垫、袜、帽、蓑衣、云肩、披风、荷包、耳套等品种上千件,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与研究价值。记者看到,目前传习馆展出的有300余件,展品多样,十分精美,可惜的是传习馆并不对外开放,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
记者了解到,江大将其定名为民间服饰传习馆而非民间服饰博物馆,其目的就是为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强化这个机构的研究和传播性能。目前传习馆主要还是服务于教学、研究,目前除了传习馆一块招牌,同时打出民间服饰文化研究所的牌子。传习馆暨研究所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科研氛围的核心学术梯队。
不过,记者了解到,传习馆的定位是集实物性、研究性与开放性于一体的,但目前开放的对象仅限于相关专业学生与学者,而且并非每天开放。据崔荣荣介绍,现在海外许多从事服饰文化研究的行业学者,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收藏中国民间服饰品,国内一些民间服饰珍品正处于流失之中,加上随着城市的建设与乡村的拆迁,深藏在民间的传统服饰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渐趋稀少,抢救性收集传统民间服饰是当务之急。
记者了解到,目前像这样专业、系统性收藏展示汉民族民间服饰的展馆,即便在全国也非常罕见。对此,崔荣荣称,条件成熟之际,学校或许会考虑定期对市民开放,或者通过预约的方式对外展示。(莫雨)
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