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商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院新闻

2025“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学员在行走江南中感悟运河工商文脉

发布日期:2025-07-20  文:王钰瑶  图:王钰瑶、鲁冰恺  来源:商学院

7月12日至14日,2025“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学员以运河工商文化为主线,深度考察无锡、扬州、苏州三座江南名城,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交流中深化认知。

研学之旅始于一场思想碰撞。7月12日上午,中外学员围绕前期以“资本之渠”“无锡品牌文化”“运河之旅”等为主题的六场讲座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复盘式”研讨。学员们结合个人理解,畅谈收获与思考。来自荷兰蒂尔堡大学的Hajar Mansour表示,讲座让她首次系统了解了大运河对近代金融雏形的推动作用;来自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Fleur Rennie Jackson则表达了对“老字号品牌焕新”案例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思考。

学员们首站抵达无锡博物院。在“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展厅,学员们沿着时间轴线,借助实物、影像与互动装置,深入了解了无锡如何从古代重要的漕运枢纽,发展成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外学员们对“米市”“布码头”等反映无锡工商历史的关键词印象深刻,不时驻足讨论并合影留念。在博物院体验区设置的互动环节中,学员们以运河元素为灵感,亲手为陶瓷娃娃上色,创作出一件件独具特色的“限量版”彩绘作品,在实践中感受无锡的工艺传统与运河文化的创意融合。

学员们还走进华莱坞电影产业园,在民国风情街与高科技摄影棚之间穿梭体验。大家登上“电影科技体验馆”的动捕平台,亲手为虚拟角色实时“加戏”,随后在LED虚拟制片片场观摩“一秒换景”的拍摄流程。MBA/MEM在职校友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解析数字技术如何放大江南工业遗存的文化叙事,让“运河工商”故事从史籍走向银幕。学员们既触摸到胶片时代的温度,也感受到数字浪潮的震撼,为“品牌焕新”与“城市IP”课题找到了鲜活的影像注脚。

研学第二站聚焦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中外学员们首先探访了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欣赏了四季假山、抱山楼、清漪亭等经典建筑,精巧的太湖石与匠心独运的布局,让学员们直观领略到江南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营造智慧,并深入了解了其背后的盐商文化底蕴。下午,团队来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从“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常设展到沉浸式数字沙盘《河之恋》,学员们通过丰富的文物、模型与多媒体互动,系统学习了大运河的工程技术成就、漕运制度及其深远的经济文化影响。行程还融入了扬州独特的城市生活体验,学员们漫步东关街,品尝蟹黄汤包、翡翠烧卖等地道美食,亲身感受“早上皮包水”的扬州慢生活魅力。

行程最后一站来到“人间天堂”——苏州。中外学员们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聆听关于园名由来、建筑布局与历史典故的详细讲解。远香堂、见山楼、小飞虹等标志性景观,使大家对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造园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学员们又沿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步行,沉浸式感受苏州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与充满活力的创意小店交错呈现,他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幅古今交融的苏式生活画卷。行程的高潮与终点选在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这座高达302米的“城市之门”,其设计灵感源于古典园林的月洞门意象,完美融合了苏州的婉约气质与现代都市的蓬勃张力。学员们登至53层空中连廊凭栏远眺,壮阔的古今对比画卷在脚下展开:一侧是承载千年历史的大运河古航道与粉墙黛瓦的传统水巷,另一侧则是玻璃幕墙映射着流光的现代工业园区摩天楼群。学员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下这“古老与摩登同框”的震撼瞬间,为本次研学之旅画下了一个兼具历史纵深与未来想象的精彩句点。

为期三天的“移动课堂”,中外学员们以运河工商文化为脉络,用脚步丈量江南名城,用镜头记录风物人情,在深入的研讨与切身的体验中,不仅为后续课题研究积累了鲜活素材,更在跨文化交流中搭建起友谊的桥梁,深刻感知了江苏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时代活力。

专业课程小组研讨

参观无锡博物院

参访华莱坞产业园

探访扬州

探访苏州

阅读(

编辑:徐宇辰

审核:孙小芳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