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大学商学院探索数智时代卓越商科人才培养实践

发布日期:2025-04-2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浦徐进 施震凯
资料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4月22日】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下,商业生态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快速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对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江南大学商学院敏锐洞察这一趋势,立足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以“价值塑心、实践砺行、创新领航”为核心举措,打造一套贯穿大学本科教育全过程的“全链条式”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品格、高智识、高素养”的卓越商科人才,探索商科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

“价值塑心”

打造知识与品德协同培养的新模式

学院将价值观塑造视为人才培养的基石,以“职业伦理+家国情怀”为核心理念,构建“三改”模块化培养体系,从育人体系、育人方法、育人评价3个维度进行改革,打破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之间的壁垒,推动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在夯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将商业伦理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增设“数字经济治理”“数据资产管理”等前沿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职业伦理道德、数据垄断、人工智能决策透明性等行业热点问题,思考技术应用中的道德边界,让伦理教育真正融入商科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成为课程的内在价值驱动。

同时,学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按照“一班一企”的模式,邀请企业高管担任“企业家辅导员”,全过程参与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工作。目前,学院累计聘请204名“企业家辅导员”,“企业家辅导员”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这一项目不仅在兄弟院校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还吸引了众多高校同行来校交流考察,为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学院通过打造沉浸式实践育人场景,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合,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学院主动与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行、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等行业优秀公司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探索以党组织共建促进学生实践成长新平台搭建。学院依托“运河文化·青年说”“江南案例企业行”等特色项目,打造一系列“行走课堂”,打破了空间限制,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接受价值观的熏陶,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

“实践砺行”

搭建学用融合的数智实践平台

学院以“双元协同+虚实融合”促进学用融合,构建了校企双主体管理、校企双主导培养、校企双衔接建设的“三双”双向赋能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学习兴趣与知识迭代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智识全面提升。

在顶层设计方面,学院积极推动科创中心与校外联合实践基地的“双元协同”管理机制建设,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训环节。通过“实境+实训+实践”的全流程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学院与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培养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商业场景和实践机会。学院建设1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中能够接触到行业一线的实际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打造了具有协同发展特色的实践教学新生态。通过举办“半月坛”讲座、“江南案例谈”、师生交流论坛等活动,学院将政府部门、企业等校外资源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和社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近年来,学院共举办167期“半月坛”讲座,邀请60余名行业专家、创业校友与实训导师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和兼职指导教师;2024年,学院组织了“第五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等215场实践活动,为千余名学生提供了就业实习岗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适应数智时代的教学需求,学院积极开发数智化教学资源,通过“产学联动+数智赋能”双引擎驱动,构建了“认知—实训—实践—实战”螺旋式培养模式。目前,学院已形成数字工具应用课程26门、场景化实训课程23门、跨域协同课程1门、创新性实训课程31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智化学习资源。

“创新领航”

构建激发创新潜能的教育生态

学院以“科教融汇+前沿探索”为指引,搭建了融合培养方案、融合导师队伍、融合教育资源的“三融”跨界协同支撑平台,推动专业学习与科创竞赛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度耦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院积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出台“课程组建设”“产教融合计划”等一系列方案,加强教师队伍的教研能力建设,将学科前沿知识及时引入课堂教学。自2018年以来,学院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20项、校级教改项目40项,获得教学竞赛奖项12项,发表教改论文44篇,出版专业教材14部、学术专著55部。同时,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共性特征,制定了分年级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个性化、阶梯化的课程模块,将案例项目和实践训练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学院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举办科创训练营、数学建模集训营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目前,学院年均超过70%的本科生参与国家级别、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近5年,学院学生在国家级别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一等奖64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58项。

此外,学院还构建了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的领航责任体系,按照4∶1的生师比例为各年级学生配备导师。新生导师侧重适应性培养,项目导师聚焦实践创新,学业导师实施精准帮扶,实现对学生从认知到实践、从学习到责任的全方位培养。

多年来,江南大学商学院通过持续探索和完善“全链条式”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现了商科学生通用能力、知识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螺旋式提升。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工作管理体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数智时代的卓越商科人才贡献更多的江南智慧与江南方案。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4/22/node_144740.htm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4/22/content_144747_18460303.htm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