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重大安全事故频发 社会舆论环境复杂

发布日期:2019-01-03  来源:中国质量报  
资料来源 中国质量报

【中国质量报1月3日】“课题组在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5次对福建、河南、江苏、山东、四川等全国10个省、68个地区的调查显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分别为64.26%、52.12%、54.55%、58.03%和60.8%,总体上仍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但开始呈现出逐步回升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公众受频发重大食品事件和复杂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另外,公众的非理性心理与行为也不可忽视。”近日在北京出炉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对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进行了这样的评述。

《报告》由江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联合发布。

《报告》分析认为,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是影响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的首要因素。

《报告》显示,仅2017年,全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就达19603起,平均每天约53.7起,相比2016年小幅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2008~2017年间,全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达40.8万起,平均每天约发生111.8起。“这与当前我国食品生产仍以‘点多、面广、量大’的经营格局为主,且难以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有关。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虽然也有技术不足、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原因,但目前更多地是由生产经营主体违规违法的人源性因素造成的。这一状况也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改观。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仍将处于高发期。”《报告》强调指出。

除此之外,网络舆情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是影响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报告》认为,某一突发舆情事件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裂变成全国性的舆情事件,治理难度极大。这与网络舆情非理性状态及网络本身的特性有关。同时,也与不完善的法治环境有关。谣言性质的界定与事实的认定、舆论监督的边界等难以形成共识,导致舆情环境的治理规范滞后于现实,非理性甚至是恶性的舆情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无法可依。

另外,部分公众的非理性心理与行为,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报告》认为,这一方面,与政府应对不力、媒体报道夸大扭曲、网络推手推波助澜有关,致使公众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从而形成非理性甚至是极端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与公众的年龄、学历、收入、民族、家庭人口等个体与家庭因素以及周围群体、法制环境、社会风气等因素有关。“这种状况在矛盾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也难以在短时期内发生显著变化。”《报告》指出。

《报告》还通过调研发现,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自行协商解决或自认倒霉是公众解决食品消费纠纷的主要选择,他们向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等举报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分析发现,对举报不了解或举报不便,是制约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主要因素。此外,对政府监管部门信心不足以及对政府保护举报者隐私信任不足,也是制约公众选择投诉举报解决食品安全纠纷的关键。


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http://www.cqn.com.cn/

原文链接: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9-01/03/content_6634569.htm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