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以营养为导向 挖掘食品资源 满足健康需求 2024新和成人类营养高质量发展论坛绍兴举办

发布日期:2024-06-13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连 荷
资料来源 中国食品报

【中国食品报6月12日】为深耕人类营养品领域,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由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成”)主办的2024新和成人类营养高质量发展论坛近日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举办,与会专家从产业发展、居民膳食营养等多角度纵论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科技,共同探讨营养健康产业的创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浩然主持会议,来自科技界产业界20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会上,新和成与江南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新和成将与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推动益生菌产业创新升级,为营养健康产业注入新活力。

合理膳食降低慢病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重视,特殊食品市场日益扩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首次提到“国家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管”,这也是特殊食品概念的来源。婴配食品起源于19世纪初,旨在模拟母乳,经过不断改良,添加了核苷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营养成分,中国自1954年起研发豆基婴配食品,并逐步建立国家标准。保健食品在中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粗放发展到规范调整的过程,2016年实施注册与备案双轨制。特医食品起初按药品管理,后纳入食品安全法框架,目前需先注册后生产。这些食品管理体系的发展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和法规的日益完善,保障了公众健康和安全。陈卫强调,科技界与产业界不仅要推动食品产业的创新,更要在提升食品营养价值、满足公众健康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始终致力于尖端科技和专业研究,深入探索并优化富含关键营养素的食品资源,使得营养导向的食品资源挖掘占据核心地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膳食营养与慢性病发生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密切相关,膳食因素是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膳食与健康的关系已从单一营养素、食物或食物组转向膳食模式与整体健康状况或疾病风险关联的研究。世界各国膳食指南更加关注膳食模式的平衡、合理及健康,一种膳食模式的不同组成部分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比单个食物或营养素更全面地预测整体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丁钢强指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定义并推进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是以东南沿海地区膳食结构为主,结合各地的饮食习惯,提出食物多样、清淡少盐,蔬菜、水果和鱼虾水产等的摄入量要高,奶豆类要多,并具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

食物成分数据作为描述食物营养特征的基础信息,是基础的科研战略资源,与膳食及代谢数据库、食品风味数据库、食品图像数据库、食材大数据、烹饪大数据等共同构成食品的大数据。“随着原辅材料、劳动力及运输成本的不断增加,食品装备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智能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要实现食品智能制造,就要在食品设计全过程中更多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教授提到,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提升食品产业效率首先要构建的便是食品大数据,而食品的杀菌过程、超声提取过程、烹饪过程等都可以应用数字化技术,如烹饪技术数字化能整合烹饪过程多维度感知数据,对烹饪过程进行精准数字化记录,为菜肴的标准化加工工艺开发、营养口味分析和定制化菜肴等研究方向提供技术支撑。

精准营养呵护国人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加之我国老龄化人口加剧,慢性病、亚健康趋势直线上升,但不同个体由于其年龄、性别、生理及劳动状况不同,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不同。在营养干预过程中,如何把握个体营养差异,实现精准营养是未来食品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大健康时代开启了‘主动健康’模式,亟需功能性配料的自主创新。精准营养干预是主动健康膳食的核心驱动力。”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谋明表示,功能性肽通常是由2—20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肽,具有营养作用,易吸收,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功能性肽对亚健康以及慢性病人群具有多种生理调节活性,是大健康产业的新趋势。近10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团队针对功能性肽产品开发的共性技术难题,在该领域开发形成了6项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10余种具有改善记忆的核桃肽、有助睡眠的乳蛋白肽等功效显著和功能因子明确的系列功能性肽。“以功能为导向的控制酶解技术制备的高品质功能性肽是产业发展趋势。”赵谋明说。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姜毓君表示,母乳成分和功能的深度解析为婴配粉配方的设计指引了方向,近些年,婴配粉配方设计经历了基本营养时代、优化营养时代、部分功能时代和精准模拟母乳时代。“精准营养是婴配粉的发展方向,要将精准营养的思想与未来婴幼儿配方食品设计相结合,从分层营养、个性化营养和遗传定向影响等方面调整婴配粉。”姜毓君特别提到了生物制造技术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意义,“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活性物质原料存在获取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采用生物制造的方法,例如微生物发酵、基因编辑工程菌等可能是有效的应对方法。”

膳食营养与健康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科学领域,尤其是针对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等带来的健康威胁,深入开展膳食营养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学波从膳食营养出发,针对脑健康保护及改善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了膳食因子与膳食模式等两个角度的营养干预策略,讲解了芝麻酚通过透血脑屏障来促进脑健康、改善炎症引起的脑神经认知功能、缓解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指出了间歇性禁食和蛋氨酸限制饮食模式改善衰老认知记忆功能的营养学机制,提出了膳食营养的“加减法”精准调控作用,系统性地揭示了膳食因子与膳食模式通过“肠—脑”微生态、“肝—脑”糖代谢平衡等协同机制发挥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构建了“肠—肝—脑”协同的营养精准调控机制。

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柏藩在致辞中表示,“健康中国,营养先行”,新和成坚持“创新精细化工,改善生活品质”的使命,紧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专门设立人类营养品事业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他期待此次论坛能汇聚行业精英的智慧,共同探索营养健康行业的未来发展。

应用载体化技术让营养有的放矢

近年来,消费者对含有健康促进作用的生物活性小分子和活性益生菌等的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增长,但这些活性物质在加工、贮藏和体内消化道环境下稳定性差、吸收率低,降低了活性物质的健康效应。如何将营养素传递到合适的位置,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钟芳指出,透明乳化香精、食用色素和营养素皆是食品体系中常见的添加剂,能够显著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功能性。然而,色素、香精以及营养素的品类繁多,其中多数拥有丰富色彩、郁人香气或多种生理功能的物质却同时具备较差的水溶性、分散度和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实际体系中,尤其是水相环境中的应用。载体化技术是改善上述物质溶解度、稳定性及释放特性,增加其在食品体系中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钟芳详细解析了每种添加剂适合的载体技术,并对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益生菌的载体化技术进行了解析,指出海藻酸钙凝胶包载益生菌存在干燥过程钙损伤和胃肠保护双重效应,凝胶珠内再培养生物膜益生菌可实现从干燥至胃肠道全程稳态化;凝胶珠内生物膜益生菌具有更高的冷冻干燥效率;生物膜益生菌策略能够提高益生元生成量,该策略对益生菌功能性有正向改善作用。

虾青素是一种脂溶性酮式类胡萝卜素,由于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强大的功能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较差的水溶性和化学不稳定性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的应用。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谭明乾提出,要构建虾青素的载运体系,将虾青素递送至靶点,实现精准释放。“团队基于自组装原理构建了线粒体靶向虾青素纳米颗粒,三苯基磷(TPP)修饰的纳米颗粒能有效地实现溶酶体逃逸,并在细胞线粒体中有效积累;通过乳化溶剂蒸发法构建了巨噬细胞/线粒体双靶向虾青素载运体系,该体系在炎症结肠部位有效积累,分别为游离组与单靶向组的2.5倍和1.4倍,体外实验表明双靶向虾青素载运体系可以缓解脂多糖引起的氧化应激,此外,双靶向虾青素载运体系干预后能有效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水平。”

本文来源:中国食品报http://www.cnfood.cn/electronic?qdate=2024-06-13&index=0#

原文链接:http://www.cnfood.cn/article?id=1800694814628716546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