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8月9日】在当今快节奏、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背景下,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品质与健康属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人们对食用油的选择也更加谨慎和讲究。
好的食用油选择标准有哪些?“小瓶油”“大桶油”哪种更适合?“油瓶子”安全如何保障?……近日,新华健康采访了中国油脂行业的著名科学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对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一一解答。
我国的食用油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我国是油脂生产大国,我们到国外去,可能不会像在中国超市一样,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用油,这也和我们这几年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王兴国介绍,我国的食用油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近20年,食用油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很快,总体来说,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食用油安全标准角度来看,王兴国表示,我们已经建立了包括强制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中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成员之一,参加了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所以我国的标准体系是与之比较相近的。”
好油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什么是好油”,王兴国认为可以总结出3个评价指标:一是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二是有丰富的有益伴随物,比如维生素e、植物甾醇、谷维素、芝麻素等;三是尽量少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等物质。
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有何建议?
我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从国家层面来说,让中国的‘油瓶子’多装中国油,是粮油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王兴国介绍,目前行业正从不同方向探索食用油生产的更多可能, “不和良田争土地”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
据了解,食用油行业企业不断尝试从一些副产品中提取食用油,并已经取得了稻米油、玉米胚芽油等成果。
“稻米油是非常好的一种油,含有非常丰富的谷维素、植物甾醇,同时我们的玉米胚芽基本都变成了玉米胚芽油。对国家粮食安全来说,我们首先要保障主粮的安全,这是我们工作的主基调。”王兴国说。
与此同时,对于“木本油料”的探索也在进行,包括油茶籽油、核桃油等产品,产量也有所提高。
食用油保质期究竟是多久?
“很多人觉得油不会坏,但实际上油是比较容易酸败的。”在王兴国看来,因为曾经经历过缺油的日子,所以至今仍有人保留着 “囤油”的习惯,但是却忽略了开封后油质的变化。
当前商超中销售的食用油主要采用充氮气保鲜:由于油脂氧化酸败过程需要有氧,用氮气填充可以将氧气置换掉,增加油的保质期。但包装打开后,氮气的作用就消失了。没能及时使用掉的大桶油,出现酸败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以当前市场上常见的保质期为18个月的食用油为例,这18个月是在商品包装完整、放在相对阴凉的储存环境中能够达到的保质期,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家里的厨房并没有这样的条件,而且对于开盖后的保质问题没有注意到。
王兴国粗略计算,以一个三口之家每天消耗量食用油25克到30克计算,一桶5升的油三个月也吃不完。
为什么“小瓶油”一直没能推广开?
王兴国认为,这与成本、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有关。
在国外市场,食用油普遍采用添加抗氧化剂的形式保质,抗氧化剂溶于油品中,能较长时间发挥作用。在中国,因为现在的消费者更希望看到“清洁标签”,所以厂商顺应市场需求,主要采用充氮气保鲜。
相比于小包装食用油,家庭中使用大桶食用油,会让油更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更容易造成油的氧化变质,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加之“小瓶油”的价格相对高一些,所以尚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在王兴国看来,小包装的食用油产品更适合家庭消费。在此次相关国家标准修订过程中,他希望能将小包装食用油的“最佳食用期”标注作为一项标准,添加其中。“提醒消费者,油的包装打开以后最好在两三个月内食用完,更好推广‘小瓶油’,这样也慢慢地让一些厂家生产小包装的油。”
他同时也提醒,影响油脂氧化速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氧气量、光照强度等等,也和食用油本身的成分有关,要习惯把油放在冰箱里,可以更好预防其酸败变质。
从制定政策、标准的角度看,如何保障消费者“吃好油”?选购油品要注意哪些?
王兴国表示,各方在制定食用油相关标准的时候,也逐步将好油的三个标准融入其中。普通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选择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比如说Omega-3和Omega-6的含量。如果只选一种油,可以选菜籽油,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油酸含量可以达到50%到60%左右;也可以选择调和油,多种油的调和会让脂肪酸会更均衡,比如葵花籽油和亚麻籽油的搭配。
从营养物质角度来看,王兴国分享称,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油的包装上标明了植物甾醇含量多少、橄榄多酚含量多少等等,都是在向消费者宣传,油中含有一些好的物质。
另外还有一些油,标明“零反式脂肪酸”,现在市场上有非常多,说明生产企业对于营养成分保存和避免有害物质生成做的比较好。
本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137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