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9月17日】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到了中秋节当天夜里,人们总是阖家团聚,共同欣赏高悬夜空的那一轮圆月,这个节日也与浓浓的乡愁结合在了一起。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对中秋习俗的印象可能只有吃月饼,但其实江苏各地有着各式各样的风雅习俗,比如南京、苏州等地妇女夜游街市时的“走月亮”,南通等地有着摆放方桌用供品“敬月亮”的习俗,徐州有着蒸月饼的特色美味。这个中秋节来临前,现代快报记者多方走访,盘点民间逐渐“消失”的老民俗和传统美食。
女子出门结伴赏月
吴地流行“走三桥”
“走月亮”是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前后夜间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苏州妇女“走月亮”,至少要走过三座桥。清代苏州文士顾禄著的《清嘉录》中记载了苏州中秋夜走月亮的习俗:“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也有记载:“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足可见中秋之夜“走月亮”是吴地百姓与皎皎明月的永恒之约。
在苏州,赏月必至石湖,走三桥必登行春,正如范成大《重修行春桥记》中言:“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行春桥虽名为行春,但实则秋景更甚,每逢农历八月十八,秋月如练,石湖行春桥九个桥洞,各挽一汛月影,形成串月之绝影,因此,苏州人中秋“走三桥”大多会以行春桥为起点,与之相连的还有连接越城遗址的越城桥。
据常州民俗专家季全保介绍称,走月,又叫游月,中秋这一天,女子可以结伴出门赏月,小孩们会手里拿着月饼,跟着月亮,边走边吃。“走月亮”最起码要走三座桥,还不能走回头路。不过,江南水乡,河多桥也多,大人和小孩都可以尽兴,就算是走到天亮回家,都没人管。老人还会叮嘱小孩,“月下走三桥,回家笑三笑,今年争三好”。
“在‘走月亮’时,可以‘摸秋求子’。”季全保介绍,在旧时,婚后未生孩子的和新婚想要早生贵子的,在中秋之夜一定要去农田里“摸秋”,一定要摘一个南瓜回来,“南”与“男”谐音,有好寓意好兆头。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桂秋介绍,中秋节另有一别称叫作“女儿节”,“走月亮”在无锡叫作“走三桥”,清代周兆鱼的《潜溪杂咏》如此描绘:“芋魁大豆瓣香烧,玩月相邀夜漏分。走过三桥风露重,凉痕怕浣藕丝裙。”原诗后有小注说:“中秋食芋艿、豆荚,以走过三桥为例。”妇女们互相邀约,盛妆出游,或随喜尼庵,有时走到鸡声喔喔,仍流连于月下。蔡云《吴歈》诗云:“木犀球压鬓丝香,两两三三姊妹行。行冷不嫌罗袖薄,路遥翻恨绣裙长。”
拜月、祭月
丰盛贡品“敬月亮”
在南通,当地人有着敬月亮的习俗。“敬月的习俗自从我记事以来就有了。以前住在乡下时,家里长辈会在天井里放一个方桌,上面摆好香炉,配上梨、冬枣、菱角、藕饼等贡品,祈求家人平安健康,团团圆圆。”崇川区狼山镇街道居民陈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摆好后,家人会一起坐在天井里聊天乘凉,享受团圆氛围。如今,虽然已经搬到城市里,但中秋夜敬月赏月的传统习俗依然保留下来。
拜月,又叫祭月,是扬州赏月的一种虔诚形式。拜月仪式分为敬献、上香、跪拜、祭酒、诵祝、从献等,人员分工有主拜、赞礼、执事、随拜等。扬州地处水乡,拜月的各种供品中一定要有一根多芽的“子孙藕”,讲究枝节齐全,芽梢完整,象征着子嗣延绵,阖家团聚。清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祀月》中感叹:“藕白菱红处处同,一规月饼载当中。嫦娥此夕应尝遍,问是谁家供品丰。”
在古代,淮安人就逐渐形成中秋食团圆饼(后称月饼)、喝桂花蜜酒、吃桂花蜜糕、烹饪鸭子、拜月、祭月等习俗。入晚拜月多由青少年为之,贡桌由两三张八仙桌组成,方位在月亮升起的东南方。桌上的贡品繁杂,有多至数十种类。而船上人家的中秋习俗更为讲究。除要供祭公鸡、鲤鱼、猪头外,还要烧香磕头,并要用公鸡血从船头挡浪板上往下流,称为“挂红”。
“中秋之夜祭祀月神,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老盐城人一般在中秋当天月亮升起后,选择家中的天井、庭院或后园中,设香案,摆供桌,奉供品,燃鞭炮,焚斗香。供桌上奉上月饼、梨、菱角、莲藕、石榴、玉米、高粱、大豆、花生、柿子、苹果、瓜、芋头、成熟的稻穗或者是谷子,讲究的人家还购买板栗、枣子等,以示五谷丰登、世代有子、平安之果、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由于在祭祀中,月亮是太阴神,属妇女之事,因此在盐城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多由妇女和孩子们拜月。老盐城人过去娶媳妇非常有讲究,比如准备当年结婚,中秋节这天,未来女婿到准岳父家,必不能少了两只鸭子和两根藕。而这莲藕又有讲究,一定是整藕,而且不能有破损,造型要美,寓意十全十美,小藕称为子孙藕。除此之外,还要带上月饼、鱼、肉等礼物,以示诚意。
宝塔灯、瓜灯、放花灯
明灯与圆月交相辉映
除了关于月亮的习俗,江苏多地还有点灯、放灯的习俗。南京就经常举办传统灯会,河面上圆月与明灯辉映,装点出流光溢彩的靓丽夜景。
扬州民俗专家曹永森介绍,旧时的扬州还有中秋点灯一俗。中秋点燃的灯是一种特制的灯,叫“宝塔灯”。清代郎葆辰的《广陵竹枝词》云:“记得中秋踏月曾?重重宝塔试新灯。郎情如塔侬如火,照见中心透几层?”其中关于“宝塔”一词,作者自注:“扬州中秋,家家点宝塔灯。”这种宝塔灯今人已是少见。大型的宝塔灯是用砖瓦在空旷的地方叠成,高的能达七层,或是九层,中间供地藏王像,四周燃灯。
彼时,也有文人参与制灯。文人制灯与众不同,喜欢新奇、别致。有人把西瓜缕空,中间点烛,做成“瓜灯”,西瓜的表皮上镌有图案和文字,如同精美的工艺品。还有一种用柚子皮做成的“柚子灯”,也是在柚子皮上镌刻出人物花草,去掉内囊,中间点烛,也是镂空的,十分精致。作家冰心有《小桔灯》一文,柚子灯与小桔灯的制法就十分相似。
月亮饼、麦饼、蒸月饼
中秋“限定”美食上线了
月亮饼是常州人中秋“限定”美食。其实,常州方言里,月亮是说成“亮月”的,月亮饼也被叫作“亮月饼”,一定要做得圆圆的、大大的,外面撒满芝麻,烘烤酥脆,里面包裹着青菜猪肉、韭菜猪肉或者芝麻白糖等美味馅料,可咸可甜,一口下去酥香油润。中秋那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亮月饼”,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在常州的圩塘等农村地区,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着月亮饼,搭一碗菱角烙面汤,在晒场上跟左邻右舍闲话“十五的月亮圆还是十六的月亮圆”。
中秋夜,南通人的餐桌上常见有毛芋头、毛豆角、螃蟹等时令蔬菜和生鲜。炸藕饼,是当地中秋节常吃的美食。会选用体形细长、粗细适中的九孔藕切成藕片,常用新鲜的猪肉做馅。做成藕夹后裹上特制面糊,再放入油锅中炸制。待到外皮达到喜人的金黄色时,便可捞出,沥油后食用。
“扬州茶食店众多,后来,规模化生产的月饼都是茶食店制作的。”扬州民俗专家曹永森介绍,清代臧谷《续扬州竹枝词》云:“几家月饼最驰名,盼到中秋卖不清。火腿香酥干菜美,每斤价目注分明。”指的就是这种茶食店生产的月饼。扬州茶食店的月饼都是苏式的,有椒盐、五仁、火腿、豆沙、上素等好多品种。如今,扬州的月饼品种更多,除苏式外,还有广式、京式等等。
在徐州,古时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蒸月饼,做法很简单,将芝麻和白糖包在面里,用模具压成圆形,再用花椒在月饼表面压出花纹图案,放蒸笼里一蒸,传统的老味蒸月饼就完成了。
今年42岁的朱稳,经营着一家传统蒸月饼的小店铺,他说,虽然现在家家蒸月饼这一习俗在当地已很少见,但老徐州人还认这个味儿,所以他做的蒸月饼生意很红火。“每天从凌晨3点开始干,店里员工有6个人,小月饼一天能做1000多个,直径25公分的七层月饼一天能做100多个,一直做一直卖,回头客很多。”朱稳说。
在无锡,麦饼不仅是中秋前后寻常百姓家的美食,更是思乡的味道、团圆的符号。中秋节前,在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美湖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们围在食材桌前,麻利地擀起麦饼皮,芝麻、香葱猪油的馅料盒子整齐排列,一只只麦饼经过手工捏合后便“躺”在烤箱里滋滋作响,香气扑鼻。烘烤过后,金灿灿的麦饼被整齐的码放在托盘里,人垂涎欲滴。以前过节很少能吃到月饼,大家只在中秋节里吃麦饼,所以麦饼也被称为“农村月饼”,现在的麦饼在做法和用料上精细了很多,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原文链接:https://www.xdkb.net/p1/js/j9mgl/49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