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的共生发展研究》出版

发布日期:2025-02-28  来源:紫牛新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波
资料来源 紫牛新闻

【紫牛新闻2月27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芳的专著《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的共生发展研究》近日出版。本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视域,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探讨苏南民间小调和锡剧这两种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生发展,以及其对江南地区吴文化传承发展的推动。主要内容包括苏南民间小调的历史嬗变与特征、锡剧的生发形态及其流派、二者的共生环境、苏南民间小调对锡剧的影响、苏南民间小调对锡剧的借鉴、二者的传承和保护。

苏南民间小调和锡剧皆为吴地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又同是江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在江南这块宝地上孕育成长,二者在独立发展的同时,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在互相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共同发展前行。

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在文化底蕴、语言基础方面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本书结合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的发展渊源,探究二者共生基础的同时进一步研究江南传统文化,以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的共生文化为聚焦点,为江南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添砖加瓦。

本书以典型的音乐作品——锡剧《江南雨》《孟姜女》和苏南民间小调《孟姜女》为例,有针对性地探析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在唱、演两方面的交流借鉴,并通过总结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唱、演方面的特征,为锡剧和民歌的学习者及演唱者提供可参考借鉴的范例。

本书通过对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融合发展的探索,深入探究锡剧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来自苏南民间小调的影响,以及苏南民间小调对锡剧表演方式的借鉴吸收,借此丰富“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共生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角度新。本书不仅对苏南民间小调和锡剧进行了唱演特征方面的探析,还重点从二者唱演互动共生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探究了其融合发展的过程。材料新。本书以经典锡剧《江南雨》和江南民歌代表作《孟姜女》为例,通过对《江南雨》主演以及演唱《孟姜女》的名演员进行访谈,具体展现了锡剧与苏南民间小调在唱演方面融合互动的成果。内容新。本书对锡剧和苏南民间小调的共生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二者唱演特征对比分析和具体作品范例来探索苏南民间小调和锡剧的共生性。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苏南民间小调与锡剧的共生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贡献,可作为优秀民族音乐的通识性读本,也可供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和江南地域文化爱好者作参考书籍。

本文来源:紫牛新闻

原文链接:https://wap.yzwb.net/wap/news/4351164.html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