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闲游景德镇

发布日期:2025-05-15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余墨

关于景德镇,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内容已经很模糊了,大致还有几句话略有印象,说是一个遍地瓷器、灰扑扑的小城。小时候爷爷出差,从景德镇带回一套牡丹的彩砖拼图,那感觉十分富丽,我垂涎了很多年!他说以前大户人家如果有人过世了,会在景德镇烧一个瓷像。我不知道说这个时他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想起姥爷,可能想起小时候家里还有田有粮、当少爷的光景……反正种种这些,使得景德镇在我脑中晕染成一个光怪陆离的样子。

我和小烦结伴而行,很有默契地避开了人气很旺的陶溪川文创街区,选择了瓷器厂旁边的酒店住下,然后在附近的大排档尝了当地特色碱水粑。虽然听去过的朋友说很难吃,但是既然来了,不尝尝有多难吃,总觉得不死心。想了想,又点了一份炒粉和一份瑶里双烧。出乎意料,碱水粑我们一致觉得还不错,只是略咸了一点;瑶里双烧是青红椒和干笋一起炒肉丁,笋不错,但是火候略欠,如果多焖一下,把肉丁的油脂渗进笋里,味道会更棒。

吃撑了,慢慢走到附近开满了工作室的小街。随意逛荡半天,被一家店橱窗里展示的花器吸引进去。老板是重庆妹子,她很热情地和我们聊天,介绍各种瓷和釉质。有只南红的小碗,那器型和发色漂亮得让人移不开眼!老板娘很骄傲地说,本地所有的南红,大约都是她这里烧的。大学毕业后她就和一帮同学组了工作室,大家分工合作,烧出了不少精美作品。可能是有点闲,老板从头到尾没有向我们推销,只是开开心心聊了很久她学艺的经历,最后还建议我们去创意集市看看。

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景德镇市瓷都大道古窑路1号,距我们住所不过五分钟车程。导航提示已经到达景区大门时,明明还在车来车往的马路边,一拐进去居然就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另一个世界。这座山,居然藏在闹市里。

景区内绿树成荫,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关于各种陶瓷工艺和种类以及历代窑官的介绍。因为人少,特别少,所以可以相当悠闲地漫步,一边享受穿过林间的山风,一边看看这些介绍性文字。其间闹了个笑话,在一个简介牌上看到“拉坯”字样,我和小烦直觉是写错了,把“坯”写成了“不”,后来逛久了,在清园的一个详细介绍中才发现,是我们浅薄了,那个“不”字还真没写错,此处发音DUN,三声,指的是拉坯的步骤。

说到清园,这是我们在整个景区花费时间最多的一处。“清园”有四栋不同类型的清代建筑。正中一栋是命名为“玉华堂”的祠堂。该祠堂由照壁、门厅、享堂、后寝组成,地面由青石板铺成,构架粗犷壮观,雕刻彩饰富丽堂皇。我和小烦一边看,一边琢磨,哪处是门房,如果来客的话,应该是由守门的先给引到门房处等候,待通报后再请进二门。不过这处宅子的大门和照壁明显又不是那么符合当时的习惯,慢慢看了半天,觉得应该是一处加工和住家相结合的所在,并不是单纯的住宅,那么种种不合理的地方就说得通了。每进一门,门两侧都有栩栩如生的假人,分别做成不同的场景,比如开工前吃肉以此纪念为陶工争取这一权益的某位先驱;续了工作约后请吃茶;女工在坯上勾花;颜料坊的老板在算账……很有趣,每个场景旁边还附着几块文字说明的纸板,可能时间有点久,字迹被风吹雨打得模糊,要很费劲才能看清。还有部分展柜,里面摆放着一些古早时期的器具,不是特别精致,但是配着文字说明,可以搞清楚大概是什么样的流程和工艺的产物,适合门外汉如我。

祠堂后是挂着“大夫第”牌子的清代住宅,因为当时的主人家祖上曾出过一个进士,好像是当了侍直大夫吧,所以挂了这个牌子炫耀。结构挺紧凑,左手卧室右手书房,书厅和住宅相通,厅前设石栏水池,两旁是格扇厢廊。书房门外有小花园,说白了就是一处乡绅的宅子,甚至算不得大户人家。小烦说墙上挂的画一般般,诗也颇俗套的样子,并不像是一个很有底蕴的书香家庭的格局。不知道是不是这话说得有些失礼,惹到了此间“主人”,明明艳阳高照,突然就下起了太阳雨。我们面面相觑,抱头冒雨跑进了古窑展示区。

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葫芦窑和龙窑,前者形美,看起来像一只卧倒的葫芦;后者大气,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龙窑结构简单,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投柴口设在两侧窑墙上的拱脚处,对称排列。清代镇窑保存完好,甚至不定期还会开窑烧一些器皿。一进去就觉得特别阴凉,地面是小时候在农村的房子里看到的那种压得很实、泛黑的泥土地面,窑旁边还摆着个茶摊,卖窑工茶顺便也卖茶碗。茶碗的质量应该还不错,据说是镇窑里烧出来的,我听那卖茶的老头拿着碗互相敲击,是相当清脆的声音,类金属的感觉。以前在无锡看紫砂壶厂的技术人员介绍,说好的壶虽然是陶泥制成,但敲击的声音会是一种清越的金属质感。当场还演示过,那声音,这些年下来记忆犹新,这个茶碗敲击时的声音和记忆中的那个声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坐在小竹椅上听卖茶的老头讲古,不觉就打了个盹。待走出窑洞,碧空如洗,那一阵骤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仿佛只是我们的错觉。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甚好!

阅读( (编辑:朱艳芳)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