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夜航西飞

发布日期:2025-05-20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庄子言

夜色如墨,飞机引擎的轰鸣在无边的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柏瑞尔·马卡姆独自驾驶着那架单引擎飞机,穿越非洲大陆的腹地。没有无线电通讯,没有精确的导航系统,只有她与星空、与孤独的默契对话。《夜航西飞》中这些令人屏息的飞行片段,不仅记录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更揭示了一个永恒的命题:在绝对孤独中,人如何与自我达成和解。

马卡姆的文字如非洲草原般辽阔而质朴,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惊人的诗意。“飞行是遗忘尘世的一种方式”,这句话轻描淡写却又重若千钧。当她的飞机掠过乞力马扎罗的雪线,当她在夜空中与星辰为伴,那种孤独不再是常人所恐惧的深渊,而转化为一种清澈的存在状态。孤独在这里褪去了消极的外衣,显露出它本真的面貌——不是惩罚,而是馈赠;不是空虚,而是充盈。马卡姆用她的人生诠释了: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完全拥有自己。

二十世纪初的非洲,对现代读者而言已经是一个消逝的传奇。马卡姆笔下那个尚未被完全“驯服”的大陆,充满了野性的魅力和未知的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不仅学会了驯马和飞行这些实际技能,更掌握了一种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不是征服,而是对话;不是对抗,而是共舞。当她描述飞机在气流中颠簸如同“一片落叶在溪流中打转”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技术对自然的压制,而是一种罕见的和谐。这种与自然建立的亲密关系,恰恰是现代人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最为怀念却又最难以企及的。

马卡姆的孤独飞行具有某种存在主义式的决绝。每一次起飞都是对平庸生活的叛离,每一次夜航都是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在独自面对引擎可能失灵、燃油可能耗尽的恐惧时,她体验到的是一种极致的清醒。这种清醒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浑噩,它锋利如刀,切割开所有虚伪和矫饰,只留下生命最本真的质地。读者不禁会问:在安全至上的当代社会,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这种直面生命本质的勇气?当风险被降到最低,生命的锐度是否也随之消磨?

《夜航西飞》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孤独如何孕育出不可思议的自由。马卡姆在天空中找到了在地面上无法获得的解放——从性别束缚中解放,从社会期待中解放,甚至从地心引力中解放。她的飞行轨迹划破了二十世纪初对女性角色的刻板想象,创造出一个完全属于自我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不需要扮演任何角色,只需要成为自己。这种自由不是轻浮的随心所欲,而是历经孤独淬炼后的精神独立。

合上书页,马卡姆和她的飞机仿佛仍在某个遥远的夜空中航行。那个身影如此渺小,却又如此恢弘——人类的精神从来就是以这样矛盾的方式存在着。《夜航西飞》最终给予读者的,不是对一段传奇人生的单纯仰慕,而是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我们是否敢于像她一样,在生命的夜航中,将孤独转化为翅膀?

当城市灯火渐次熄灭,或许我们也能在自己的黑暗中,找到那片只属于内心的星空。那里没有导航图,没有既定航线,有的只是如马卡姆一般的勇气——在孤独中起飞,在孤独中抵达。

阅读( (编辑:朱艳芳)


  • 下一篇:倒影之城
    •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