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春节来临之际,“购票难”就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物联网学院大四学生王航新由此获得灵感,组建团队设计了一款名为“只要能回家”的火车与汽车换乘系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系统有何精妙之处吧!
实践汇出“金点子”
“今年,我一定要回家”这一火车与汽车换乘系统的诞生源于一个偶然,“在去年春节想买火车返程票的时候,苦恼于一直没有购买到春节火车票的问题,就想到是否能够在现有的火车换乘系统基础上,通过购买区间票、火车换乘、火车与汽车两种交通运输方式相结合这三种方式来实现抵达目的地,以更好的缓解‘曲线回家’问题。”王航新如是说道。当初灵机一动的想法仅是如此的简单,但在后续思考、研发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这款软件的开发可以服务于广大的农民工群体,帮助他们解决春节购票难的问题,因此“今年,我一定要回家”正式成为了整个软件设计的核心概念。
“今年,我一定回家”火车与汽车换乘系统在铁路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是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相比较火车换乘而言,其优势在于提高席位的复用率,解决公共票、站票等问题。在王航新看来,这款系统的开发注重的不是市场盈利的问题,而是希望相关管理者能重新布局,打通汽车网上购票的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农民工春节购票难的问题。
七天设计“好系统”
从最初的火车汽车换乘的创意,到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如此简单快捷的系统,其间到底历经了怎样的过程呢?王航新为我们介绍了他的团队及分工——来自物联网和数媒学院的六名同学组成的团队,自构建开始,有专人负责创意完善、数据收集和市场调查,也有技术人员负责编程、制作修改、页面设计和系统调整。在短短七天的时间内,大家高效协作、共同努力,一起让这个创意成为了现实。敢想敢做,共同构建一个具有高度契合感的团队——他们用自己切身的努力证明了实践对于创新的关键性和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今年,一定要回家”仅是靠新奇的点子萌生的便民软件系统,因此在技术、应用上需更加成熟,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要。在对王航新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是他的毕业设计作品,虽然六月就要披上学士服离开象牙塔,但他不希望过早的进入创业大军,而是不断的萌生好点子,并在实践中找到与市场的契合度,做出让市场和社会接受的好作品。
便民之处一探究竟
“今年,我一定要回家!”一打开这个换乘查询系统,就看到这样一句温暖而有力的口号。的确,对于在外辛苦奔波的农民工们,能回家便是一年到头来最大的盼头。而在春运压力大、火车购票难的时候,这种火车加汽车的换乘方案,确确实实给春运返乡的人们“曲线回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天蓝色的系统页面和可爱的卡通图案是模仿铁道部售票的风格制作的,更能给人以信赖感,同时它的操作界面也十分简单清爽。王航新现场为记者示范起来:“比如我们以无锡为起点,选取一个农民工输出大省四川,以绵阳为终点,点击查询,结果当然是无票。再点换乘……”话音刚落,页面上竟马上出现了几十条火车与汽车的换乘方案,列车班次、客车路线、出发时间、抵达时间一目了然。这些数据均是来自铁路购票网和各省省会汽车网的真实数据,因此每一个方案都是切实可行的。
“我们并不想用它营利,而是把它贡献给我们的母校,隶属江南大学三年。在春运时期铁路运力不足的情况下,为大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也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据王同学介绍,该查询系统的原理是在以指定目的地为中心的300公里内搜索汽车客运站,再由远到近检索客运站点与出发地的列车余座情况,匹配起止时间后给出智能匹配方案。这样的换乘方法比起现有的火车与火车换乘,不仅缩短距离以节约时间,提供了舒适的客车座位,更能有效地提高火车座位的利用率,缓解春运的巨大压力。尽管现在这仍只是个查询系统而不具备购票的功能,但已能想象其大规模铺开,并详细整合火车、汽车路线后,所能带来的巨大便利。
创新创意“有高招”
“所有能够商用的创新,都涉及‘实用性、人体五个感觉、人性’这三个方面,根据时代的不同,其比例分配也相应不同。互联网刚刚在中国起步发展的时候,都是实用性这一方面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大家都行走在实用性的这条道路上,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思路,从人体五个感觉入手,从人性入手,提高这两个方面所占的比例”,当谈到创新何来时,王航新自信地向记者介绍道。在最后的毕业作品设计中,其指导老师宋春霖老师也给予更多灵感的激发和创作方法的指导。
在采访的最后,王同学向学弟学妹们建议道,“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书本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很小的一方面;要注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式,并且要不断的加以强化和完善!”在王同学看来,学弟学妹们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看清楚整个现实生活的变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满足市场与这个社会的最新需要;迈出步伐、走向成功!
四年学海,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将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更好的服务社会感恩社会,这便是最好的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