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学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江南学子

用公式和代码编织快乐

发布日期:2015-06-15  来源:宣传部 文:邹蔚韵  
“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翻阅高中的读书笔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句话偶遇,本以为只有轻微的感触,却在不经意间记住与沉淀,它所蕴含的道理点缀了我整个的大学生活。
我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女。在我的世界里,数字、符号就像一串串风铃,风吹起的时候,总能碰碰撞撞地擦出清脆美妙的音响;而公式、图解则像一块块磐石,有它们在身边,总能把每一步路走的踏实安心;算法与代码更像是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时不时在我的脑海中跳动着,在排列与组合中总能找到无限的乐趣。我喜欢它们,热爱它们,迷恋着它们,把它们小心翼翼地种在梦想花园里,呵护着,等待着,希望着。
初窥门径,学术海洋尽情遨游
经过高考洗涤的我们,在初入大学校园之际,都憧憬着“校园偶像剧”般的浪漫生活——每天上不多的课,每周有自由分配的时间看喜欢的书,每月约上三两好友一起背着包去感受自然……但现实往往与梦想背道而驰,每天狂轰乱炸的基础课程使得很多同学叫苦不迭,也打破了我对轻松、愉快、美好大学生活的憧憬。机械重复的学习,枯燥乏味、没有趣味与诗意的高数、线性代数、C语言等课程,这对于一个充满感性、触觉敏锐、怀揣梦想的女生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梦想,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那一个个公式、一串串代码能有什么用,能给我的人生带来什么?但是我告诉自己,学习工科是我的选择,也是我的初心,我曾下定过决心要学习好、运用好,既然有诺言在前,就得义无反顾往前走。
于是,每学期我都为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并按计划坚定地朝目标前进。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慢慢发现了它们的趣味:那一个个数字、字符、代码之间,原来饱含着那么严密的逻辑、那么严格的因果,它是那么美那么有魅力,我被深深吸引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喜欢上了图书馆,那里的静谧与温暖似乎总有一种魔力把我召唤过去。我沉迷在书架边,翻阅着计算机专业前沿知识的相关书籍,人机交互、信息可视化等新颖词汇不断跳入我的眼帘。我开始好奇这些新兴名词的意思,开始了解这些技术手段背后的具体实现过程,开始探索不同的算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慢慢探索中,我发现,原来这些神奇高新技术的基础支撑正是现在学习的一门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这一发现,犹如黑夜里远航归来看到远处灯塔闪烁的光,我充满惊喜与敬畏,虔诚地打开这个计算机世界,一步步走近它的奥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专业学习水平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也在坚持之余包揽了3次一等学业奖学金和2次国家奖学金。
牛刀小试,竞技赛场越战越勇
学术和竞技齐头并进是我追求的状态,之前所做的万分努力,都是在进行量的积累,伺机成就更好的自我。
大二时,学院通知了“数学建模”的比赛——用数学和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我的斗志即刻被点燃,迫不及待地报了名。建模培训中,我首次接触到了统计学的初级知识,学习了MATLAB、SAS、Lingo编程,学会了优化问题的解决,并研究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些经典算法。为给比赛做万全准备,我选择了暑假留校与队友并肩坚持,在竞赛一线挥洒汗水。炎炎夏日,闷热的机房考验着我们团队每个成员的身和心,也考验着我们的热情和意志。我们一群热爱公式与代码的志同道合之士,或研究算法、或练习编程、或查阅资料,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为期三天的国赛中,我们有效协作,取得了江苏省第二名的成绩。
大三上学期快结束时,我们团队又报名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赛竞争的激烈要比国赛惨烈百倍,遇到的对手更强,尤其对我们的逻辑分析和外语能力是极大的挑战。赛程中,我们团队选择的题目是“谁是全美最棒的大学教练”。有了第一次的合作经验,很快,我们就找准了相关切入口:先收集美国最受欢迎的球类运动;再分头寻找相应的关于教练的可靠数据;之后再对掌握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整合,从而寻找建模的突破。就这样,我们像一群蚂蚁,将整个题目当作一块大面包,分割成许多小部分,逐个研究、分解。每个人都在查资料、研究算法、建模、编程和写作中扮演着各自不可或缺的角色,一项项工作都进行地有条不紊。四天四夜,通力合作、互相扶持,一篇近20页的全英文论文顺利完成。最后,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共7000余支参赛队伍中,我们团队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小试牛刀,收获了成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同时,也让我明白,每一个机遇,都暗藏着挑战;每一个成功,都饱含着付出。
知行合一,长路漫漫上下求索
优秀的大学生要知行合一,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将学到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历练和成长。
大三下学期,我准备投入实习之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与拓展。很幸运,我如愿接到了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前端开发工程师的实习任务。前三年深入地钻研JS课程、自学HTML、CSS语言、学习制作各种网页、参加各种数学建模比赛等经验,让我在实习的初期很顺畅。然而,慢慢地,我发现过去学习到的知识显然跟不上计算机发展更新的快节奏与高效率,工程化的项目迫使我迅速学习新知识,网页编程的框架、公司网关界面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复杂功能等,一项项新技能的学习充实着我。上午上课、下午实习、晚上自学所需专业知识,那段时间,充实忙碌的生活使我快速成长起来。
回到家乡杭州的那年暑假,我再一次挑战了另一份实习任务,前往全国最大的互动电视内容提供商——华数传媒做UED实习生。更加规范化、流程化的上市公司内部运营,让我得到了在更高平台锻炼的机会。公司里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每周两次的部门例会、头脑风暴,让我感觉到自己与优秀同事们之间存在的差距。我深知在成长的道路上,这才只是刚开头。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