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近日落幕的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中,我校三名选手张弈羽、郑颖慧、俞悦取得优异成绩。本报特地编发了这组稿子,听听她们的参赛感想,看看她们是怎样用英文写出好文章。
张奕羽
10月24日,我有幸参 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江苏赛区的决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因为决赛是上机完成作文,所以对我的帮助会大一些。首先,现在大家都习惯于在电脑上打字,这样就减少了考试的紧张感,就好像平时上网写日志一样。其次,机考的形式大大减少了书写对人的局限和影响。有的时候思虑堵塞,但是笔头写作时就不能先写下一段再回来继续,电子写作可以随时增加或删改内容,不用担心卷面不整洁的问题,我就自如了很多。
写作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像有些考试在考前刷题就可以迅速提高分数。虽然我的写作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从前人和自己总结的经验中我也大有收获,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写作风格时,我们最好通过背诵名篇和佳作来培养自己对地道语言的敏感性,打好基本功,以免造出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句子。至于应试,我认为背模板的确是短时间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次比赛我就套用了自己以前背过的一个写作模板,这样会让结构看上去很清晰,在谋篇布局上就少花了些力气。模板不是抄,不是照搬,更不是陈词滥调,对于不同的题目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改变,以达到提高写作正确率和效率的目的。
内容和形式同样重要。现在很多人要提高的方面是增加语言的逻辑性和减少相同表达的重复。我们很容易发现,写的不好的文章通常是语言没有逻辑,绕来绕去大费口舌讲的都是一个观点,这就违背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让读者的阅读费时费力。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应该是有逻辑关系的,每句话在推理过程中都应该是有作用的。另一方面,要让文章不那么单调,我们要学会用不同的遣词造句去表达同一个意思。比如这次决赛的题目是应不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我想出了四五个词组来表示“创业”,文章的词汇就丰富多了。
在积累之外,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心态起到的作用。以前我上台做展示的时候,总是会把自己要说的每一个字,包括语气词,都一字不落地写下来,就怕自己不小心忘词,然而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在稿子的束缚下会显得很紧张。后来我就放松心态,只列一个提纲。到现在我已经基本不需要稿子了,因为我只是把它当做很平常的一件事,不再把它当做一个负担。写作也如此。其实任何事都是这样。想得太多可能连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以平常心对待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非常感谢毛海燕老师在赛前对我的指导、同行小伙伴们的陪伴,她们都给了我信心,也要感谢学校对我们参赛的支持。
郑颖慧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江苏省复赛,在指导老师毛海燕老师的带领下,与张奕羽、俞悦两位同学共赴南京完成了这次令人难忘的复赛之旅。经过整整两个小时在电脑屏幕前快速输入自己脑产物的过程,走出赛场的那一刻,我们总算是完成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踏上返校的旅程。
我们在比赛前一天就到了南京。晚上的考场试机时遇到了很多参赛选手,他们都是来自全江苏各个高校的英语写作精英,让我不由地感受到了一股隐隐的压力。事毕,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里,闻着树木特有的清香,我们一路散步回酒店。毛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简单写作指导,交代我们关于次日比赛的各种注意事项,并且告诉我们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发挥出正常水平就好。写作复赛如约而至,整整两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和生产输出,大家在电脑屏幕前做着快速的指部活动,把思维宫殿里的图像变成数码世界中的字符,一篇又一篇精心设计的作文最终静静躺在电脑里。
这一次比赛我收获了十分珍贵的参赛经验。这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跟着小伙伴和指导老师一起到另一个城市里,与众多来自各地的选手们一同比赛。这种经历与在学校里参加初赛的感觉截然不同。这段旅途中,我们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遇到了来自江苏各地的优秀的同 学们,也呼吸到了南京林业大学里百年老树清奇的香味。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挥之不去。
俞 悦
其实这次参赛,刚开始并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只是想着重在参与,初赛的题目十分贴近我们大学生生活,让我们谈谈支持在校读书还是在家中由父母辅导自学。当时还是挺有灵感的,便列了提纲,随后加入例子论证等完成了这篇议论文。在初赛结束几天之后,钱薇薇老师就通知了我进入了江苏赛区的复赛,惊喜之余也十分紧张。随后和另两位进入复赛的同学在毛海燕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复赛准备。复赛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我们一行四人在周五赶到南京后,当晚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些辅导,给我们讲解一些范文和技巧。周六就是比赛的日子,我们需要完成一篇议论文和一篇说明文,虽然很紧张,但还是冷静地列好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写作。
其实说起英语写作,我也还在起步阶段,语言还不够老练地道,所以也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写作心得。首要的当然是多阅读,不管是外文小说还是外刊,可以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自己喜欢的以及难度适合自己水平的可以选做精读,其他的可以进行泛读,作为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的输入。其次就是勤动笔,其实自己动笔还是太少,使得这次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多写与多读是相互促进的,想要好的表达而不得就会去多读,而多读又能促使新的想法产生,以及积累更多好的表达。写完之后可以自己进行修改或请老师帮助提出意见,改动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积累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好的表达,这是一种很高效的方法,这一点其实是从班上同学学到的。班上有许多很优秀的同学,写的东西很精彩,而我发现其中有许多借鉴吸收了课文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使得课文得到了更好的掌握,也让这些精彩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英语写作提高过程缓慢,但是取得的进步也是坚实的,保持一定的锻炼强度,是不容易退化的。希望分享的这些心得能给予大家一些启发,也希望自己的写作水平能继续一点点地进步。
老师点评:
三位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在此次“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江苏赛区)的比赛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作为指导老师我为她们感到骄傲。欣喜之余,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她们成长了。通过这次比赛,她们发现了自身在学习上的优点,总结出了自己在参赛时的策略,更重要的是意识到了自身在求学路上的弱点,规划好了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面对这三位同学的成功,许多同学也许会感到羡慕、嫉妒,因为提高写作水平也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希望能从这三位同学那儿获取通向成功的“捷径”。但是正如张奕羽同学所说“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通过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训练才能渐入佳境。在这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我认为三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一是阅读。古人曾经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现代学者也认为以读促写可以更为有效地丰富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内容、完善英语写作的结构、提高英语写作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因此,英语书报的阅读、经典文献的背诵应该作为每天的必修课。
二是思考。在阅读和背诵文献的过程中,简单而机械的背诵并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积极的思考才能带来理想的效果。面对一篇文章,我们要以一种研究的态度沉下心来,分析文章结构、探究论证方法、琢磨遣词造句,这样不仅能积累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而且还能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大大改善作文内容空洞、逻辑混乱的弊病。因此,积极思维应该作为一种良好的写作学习习惯加以培养。
三是练习。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练习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有规律的训练,如依据话题进行每周一练,或是就某一篇撰写的文章进行反复修改润色,不断提升。因此,坚持不懈的练习应该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教授写作课程的老师与大家分享的一些心得,希望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