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滑板造型、可折叠鞍座、LED束装饰灯、数码液晶仪表、蓝牙车载音乐、手机一键锁车、卫星定位。”这样“高科技”的电动车,是不是好像在电影里看过?日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9级学生陈子羽的团队毕业设计——“新日米酷”全球第一款可以站着骑的智能电动车,由行业龙头企业新日公司投入量化生产。
设计服务需求
“米酷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车,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喜欢!”陈子羽说,灵感来源于年轻人的时尚运动新宠滑板,在设计方案中融合了蓝牙传输、智能感应、智能操控等时尚元素。
米酷电动车看上去就像滑板和电动车的结合体,外表十分时尚,车身轻巧,比普通电动车的重量轻了5成。同时兼具电动车与滑板的功能,不仅可以坐着骑,还能将座椅折叠起来,像滑板一样滑行驾驶,最高时速可达25公里。
和传统电动车相比,米酷最大的特点是智能化,拥有多种由手机控制的智能功能。通过手机,车主可以自由调节限定时速。在骑行时,可以通过手机蓝牙将喜爱的歌曲传输到车载迷你立体音响上,实现“一路欢歌”。此外,车主只要用手机下载一个app,并使之与电动车进行匹配,就可以实现一键锁车或开锁,不再需要使用普通的锁具。如果想知道电动车的剩余电量或是车辆的位置,还可在手机上查询。
“小时候经常幻想可以骑滑板车上学,现在感觉幻想一下子变成了现实。”一位在校大学生在了解了米酷后这样说道。
灵感源于热爱
作为一名追求个性的90后,陈子羽跟团队在设计之初就希望能打造出一款“不一样”的电动车。为此,他特地在校园里做了调查,了解年轻人的需求。综合各方意见后,陈子羽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画了200多张草图,反复修改,终于设计出了这款智能滑板电动车。
最初,陈子羽将设计重点放在了小和轻的特点上,设计出的作品都偏向于折叠自行车。如此一来,虽说解决了传统电动车车体笨重的问题,但他也发现青年学生似乎更青睐于趣味性和互动性的产品。凑巧的是,一天回宿舍的路上,他意外地碰到了一群玩滑板斗街舞的嘻哈少年,滑板简约又时尚的造型迅速吸引了他的目光,也点燃了他的灵感火花。
发现、挖掘、坚持、完善。这是米酷诞生的过程,更是创新出现的必经孕育阶段。“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但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陈子羽在谈到产品设计过程时如是说。
校企联合实现互惠共赢
邓嵘是陈子羽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他这样说道:“学生们进入企业实践平台将会与更多的人群进行交流,使自己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商业价值,更能够实现社会价值,这才是我们最期待的”。
米酷电动车源于2013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与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产学研课题。新日公司在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设立了电动交通工具研究院,成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有20余名江大学子与新日电动车研发人员和工业设计人员展开深度交流、合作,每年设计的新车型达数十款。陈子羽同学参与了项目合作课题。
近年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陆续与不少企业合作搭建了实践平台,这些企业大多与互联网联系密切、注重创新产业转型,秉承绿色、环保、节能理念。学校将适合学生参与的课题融入学生的创新产品开发课程中,力求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开启校企合作新模式。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目前在个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智能健康家电、文化类的创意产品和与民生相结合的交互设计四个方面已搭建了五个成熟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体系。在提供学生发展平台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惠双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为此发来了贺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教学要求体现了着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出发点,与企业共建开拓产学研合作基地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设计学院为师生打造了成果交易和转化平台,通过江南大学开放创新研究院、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科教产业园等大学周边园区进行产业孵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环境条件。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经验做法值得在同类院校推广。”
米酷智能化电动车是江南大学校企联合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又一新成果。学校将继续积极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课题,将设计融入生活,在此成果基础上继续秉持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