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拱桥,名为曲水桥。她安静地卧在江南大学的小蠡湖上。她有三个拱,路面是柏油的,整座桥既有古典的形式美而又现代的实用美。但她与我所见过的拱桥不一样,她不是直的,而是弯着身子的,好像自然之神潇洒地一挥手,在小蠡湖上轻轻地画了一道弧。
这是一座柔美的桥,无论哪个角度,无论哪个时段,她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清晨,当旭日的第一缕光芒洒在桥上的时候,夜的阴霾渐渐散去,桥变得清晰。湖面上荡着微波,闪烁着如同梦般的光点,不知是不是错觉,桥随着梦的光点一起荡漾开来.起初,那些光点是红色的,桥也是红色的,渐渐的,红色越来越淡,变成橘黄,金黄,淡黄,最后那些光点和桥变成了强光。一片晕眩后,桥回归了她的本色,依然静静地卧在那里。一切的发生是那么的奇妙,如同迷幻。
桥的旁边竖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上书“学海无涯”四个朱红大字。他高大,雄伟,如同巨人一般指着天,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他是刚的,阳的。而桥是一件横着的艺术品,她修长,典雅,如同少女一般卧在水上,沉浸在诗意的江南中。她是柔的,阴的。这一刚一柔、一阴一阳,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傍晚,夕阳射下最后的余晖洒落在桥上,湖上渔家载着满船的丰收,荡着船儿准备回家;行人在结束了一天的辛劳,哼着小曲儿,悠闲地享受这黄昏的美好;鸟儿也栖在桥头,不愿错过这最后的美景。然而残阳洒下的这最后的光芒把一切都染红了,湖水,渔船,行人还有鸟儿,一切的物慢慢地变得模糊,最后只剩下光和色。
当一切重归宁静与黑暗,桥又静静地卧在湖上,其实她一直静静地卧在那里,只是这个时候她格外安静,也许她也累了,要睡了。此时,桥上的89根莲花柱像复活了一般,列着整齐的队伍,行着注目礼,看着他们的主人在黑夜中安详地睡去。桥上的灯光开始迷离,一切仿佛被披上了纱。
嘀嗒,嘀嗒……天下起了雨,雨水溅湿了莲花柱,溅湿了栏杆,溅湿了桥身。然而一切依旧那么安静,只听到了雨水声,没有风,时间仿佛瞬间凝住了。我听到了雨声,不,那是桥的心跳声。她在跳动。她和我们一样有着生命。她与远处的山交谈,她与近处的水接触;山少了她缺了山的凝重,水少了她缺了水的灵韵。她诞生是注定与自然相溶,与她周围的一切相融,她已不是人工的,而是一件浑然天成。水让她更有神韵,巨石使她更柔美,青山使她更秀丽,一切的自然之物是她生命之源。
她只是一座桥,一座生命着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