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记忆的翅膀

发布日期:2009-01-06  来源:宣传部 荆兴梅  

20岁的时候,在密不透风的娘家堂屋里,父亲威严地抽着烟斗宣布,已经把她许配给了十里地外的某个大户人家。不久后,她被一顶花轿抬进了夫家的大门。夫婿排行老三,据多方打听,性格是相当得忠纯厚道。婚前两人当然是素未谋面的,那个年代的所有女子,几乎都是这样被安排的。
25岁的时候,她仍然没有生育一男半女,于是按照老传统,领养了丈夫大哥的孩子当作“压子女”,意思是压一压,弟弟妹妹就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冒出来。果然不负众望,她很快怀了孕,肚子挺得老高,连路都走不动。孩子落地后,公公婆婆更敬重和喜爱她了,她是五房媳妇中最勤劳灵巧的,且又知书达礼,犹如《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幸福的日子没有保持多久,随着日本兵豺狼般涌进了村庄,她的生活一夕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故。纷乱的脚步好像踩在心尖上,让人提心吊胆。在这期间,有一位遭遇通缉的共产党女干部躲进了她的家,她和她情同姐妹,临别时依依不舍,赠给女干部自己亲手做成的布鞋。解放后,女干部身居要职,许多人劝她去索求回报,她一笑置之:“新四军在打仗时期,不知道得到多少老百姓的救助,如果每个人都去找,人家怎么应付得过来?”
50岁的时候,她的六个子女个个都已长大成人,去生产队出工的路上排起了一个班。小孙女也呱呱落地开始茁壮成长,她便停止了田间劳作,负责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那时,她最满足的莫过于看着孙女蹒跚学步牙牙学语,以及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们收工回来,欢天喜地地捧着饭碗或面碗狼吞虎咽的情景。文化大革命的惊涛骇浪,就是在这时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由于早年的大家族背景他们被定性为“富农成分”,戴上又高又尖的帽子,频频被拉到大街小巷去挨批斗和游行。接受专门的“学习”和“再教育”更成了家常便饭。即使如此,也从来没有人看到过她呼天抢地或捶胸顿足的样子。她走路走得轻盈,说话说得巧妙,春风细雨般抚慰着全家人的心田。
85岁高龄的时候,最令她不能接受的事情发生了:她结婚六年后才盼来的头生子,那个最忠厚最孝顺的孩子居然罹患癌症!她肝胆俱裂,日日夜夜祈祷老天爷,情愿用自己老态龙钟的身躯代替儿子奔赴黄泉之路。在他缠绵病榻日渐衰弱的日子里,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坐到他的床前,哀哀地看着守着,一坐一整天,日日如此。她看着他痛不欲生,看着他熬干最后一丝精力咽下最后一口气,泪如泉涌却束手无策。在他的葬礼上,很多人都叹息着说她肯定活不长了,儿子把她的大半条命也带走了,就像凛冽的寒风带走了绿色的生机。可是,她挺过来了!
90岁的时候,她满头银发闪闪发亮,脸上漂浮着两朵红云,显得容光焕发。她是开朗可爱的老人,早已看开了生死,反而超脱起来,整天笑呵呵地和别人逗着乐。她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说话做事处处替他人着想。她待媳妇们如亲生女儿,媳妇们也尊她敬她,相互关心的同时也相互欣赏。当年儿子去世的阴影逐渐远离了她的心灵,或者说她在心底潜心念佛刻意而智慧地又一次避开了生命的旋涡,因而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老顽童。然而谁也不会怀疑:当她弥留之际,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吩咐:“让我和我的孩子葬在一起。”那时候,她一心向往的,是和她早逝的儿子相依相伴永不分离。
她生于1918年,终生没有进过学堂,经历岁月的洗礼,瘦小的身躯俨然是一座历史和家族的丰碑。昨天我特意回去看她,她显得兴奋而满足,仿佛一个老小孩。她就是我的奶奶。(荆兴梅)

阅读(

  • 上一篇:江南梦春

  • 下一篇:忆在岁末年关
    •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