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陈坚教授等人完成的《以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为目标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项目为轻工和食品领域的发酵工程课题。课题组从1995年开始研究,围绕这一研究主题已完成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1项国家级和部省级项目。研究期间,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申请或公开发明专利12项;38篇论文被SCI收录(影响因子IF大于2.0以上9篇,最高IF3.8),被SCI引用81次;出版了3本著作,包括一本专著《发酵过程优化原理与实践》;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谷胱甘肽、丙酮酸、谷氨酰胺转胺酶4项成果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获得高产量、高底物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相对统一为目标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是工业生物技术的中游技术关键。其研究不仅关系到能否发挥菌种的最大生产性能,而且会影响下游处理的难易程度,因而在整个生物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该项目已实现了4种产品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达到3.156亿元,利税1.359亿元。
本项目获得了学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原创性、有很强的工程技术特点、应用推广价值很大的一系列成果,对发酵工程研究的定量化和可控化将产生重要影响,对提高我国发酵工业技术水平、促进生物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将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