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3月27日,为期三天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医疗设计”江南大学健康医疗设计国际工作坊在设计学院举行。本次工作坊以儿童病患为切入点,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Craig Vogel教授主导,江南大学医疗健康设计与研究团队的肖东娟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Barbara Wong 博士协助。本次工作坊吸引了四十名来自不同高校和企业的同仁前来参加。较于前三次工作坊,学员的学术和职业背景更丰富,除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整合创新设计等设计类专业背景外,还有软件工程、网站编辑、心理学、健康信息管理等其他专业背景,充分说明了健康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更多的学者和企业都开始探索在这一领域的交叉合作。
参加工作坊的学员根据专业背景分为有学科交叉互补的七个小组,每组所关注人群的年龄和病患各有不同,涉及到的儿童易发疾病有儿童肥胖症、高度近视、儿童烧烫伤、儿童湿疹、偏食症、儿童牙齿健康。工作坊的中心思想是对大家进行一个设计思维和设计流程的训练。从设计的模糊前端一直到产品的评估这一完整的流程通常包括四个大的阶段,即:确定课题范围 - 充分了解课题背景 - 形成概念和方案 – 方案评估这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又包括不同的方法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因为本次的工作坊时间太短,无法让学员去实践整个设计流程,所以工作坊的重点就放在了前两个阶段的流程训练上,这也是为了大多数设计师跳出“拿到一个课题之后,就立马着手设计方案”的一个思维定势,因为这样很容易让设计师在不了解产品和服务系统的前提下,设计出不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也就是说,设计师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在进行充分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产品概念设计。
七组学员结合桌面调研和实例访谈对所关注的儿童疾病进行充分了解。当学员们对他们所关注的疾病有了科学的认识和细节的了解之后,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调研到的信息进行整理,通过绘制故事板的方式为疾病的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从而分出析团队设计重心中的更多细节。然后,通过价值机会点分析表、设计计划和管理概要图、脉络图等设计方法去分析医疗健康服务会涉及到的接触点,并探索这一领域的机会点。这三天短期工作坊的结构设置,主要是为了训练学员系统化设计方法,即拿到一个课题之后发现问题比设计概念更必要,这样才是一个设计师系统的思维方式。很多学员反映本次工作坊他们收获很大,很多的思维和方法可以用到他们平常的工作当中,也建议以后设计学院举办更长时间的健康工作坊,一方面可以让设计的流程更完整,另一方面可以让不同学科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巩淼森副教授等参加了工作坊最终汇报并做精彩点评。
在中国当前放开二胎的政策背景下,关注儿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本次工作坊从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儿童的成长环境出发,不但关注儿童本身,包括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同时也关注和儿童医疗相关的家人、医生、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以及大的社会体系,希望能获得简单并可负担的干预措施改善儿童的医疗环境,从而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工作坊在设计介入医疗健康领域的问题解决,方案优化,以及通过设计的方法推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也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健康设计研究团队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提供了积极的参考。
工作坊指导团队
辛辛那提大学Craig Vogel教授为工作坊授课点评
工作坊精彩瞬间
工作坊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