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8日,应江南大学医药学院邀请,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阮长耿院士在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阮院士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79—1981年赴法国进修期间,发现并从事国际上第一株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获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研究室。1983年,阮院士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组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随后,研制成功了“苏州系列”单克隆抗体,其中的5株单抗被确认为国际血小板研究试剂。
记者发现,报告前十五分钟,偌大的多功能厅内就已座无虚席。下午三点整报告准时开始,江南大学冯骉副校长致欢迎词并介绍了阮院士生平,医药学院金坚院长主持报告会。
阮院士首先向江南大学全体师生祝贺江南大学五十周年华诞。然后他讲述了自己的生平,阮院士说自己自小立志做医生,但由于数学成绩优异,被当时尚未开设医学专业的北京大学录取,阮院士因此选择了与医学较为相近的生物化学。他真正开始从事医学临床工作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调笑:“我是生物化学专业毕业的,现在却是医学教授,这是‘文化大革命’给我创造的条件。”工作之余,阮院士经常到图书馆翻查资料,以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阮院士获得了“文革”之后第一批出国深造的机会,他感慨道:“我们去留学的同学责任感都很强,下决心要在规定的两年时间内刻苦学习,将国外先进的知识带回祖国,使我们的祖国可以尽早跟上国际发展的脚步。”
阮院士告诉大家自己从小就是三好学生,学习、身体、工作都很棒,他自豪地说:“现在上海时代中学800米的校记录还是我保持的。”话音刚落,全场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紧接着,他说:“中学时代我就是学生干部,到了北大我还做过北大文工团团长。”在老师和前辈的教导下,阮院士始终谨记两句话:“热爱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创新”。在这两句话的鞭策下,阮院士被国内外同行誉为“中国血小板之父”。
随后他从医疗、科研、教学三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苏州血液研究工作以及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在场师生无不对研究所所获的医疗、科研、教育成果啧啧称赞,阮院士强调说:“ClaudBernard医生的理念:‘科学家不仅要自己从事科技,更要培养青年学者发展科技’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他还以一名博士生伪造实验数据,发表失实论文为例,指出了踏踏实实做学问的重要性。
当谈到自己血小板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时,阮院士以血小板无力症的基因缺陷的发现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危害、形成及治疗方法为例,向大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单克隆抗体在血栓性疾病检测及治疗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他说从第一代的阿司匹林,到第二代GPIIb-IIIa受体抑制剂的使用,再到目前的新一代基因工程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功效日益凸现。最后,阮院士以“雄心壮志、踏踏实实、终身教育”三句话结束了此次讲座。阮院士的报告条清缕析、逻辑严密、其中更不乏幽默诙谐的言辞,形象的比喻、引证和精辟独到的见解搏得了同学们多次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金院长发表了讲话,他高度评价了阮院士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祖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高尚情操和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对阮院士的亲临指导表示感谢,并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向阮老师请教并争取与之合作的机会。

冯骉副校长致欢迎词

学生们为精彩报告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