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倾听高校寒门学子入学心声

发布日期:2011-09-11  来源:无锡日报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9月8日】(温文、王怡荻)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正视贫富差距给农村困难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学校除了扶贫资助,也要帮助贫困生以平和的心态、有尊严地和同学们相处,同时希望国家有更多更好的政策,让他们有更多向上发展的空间。


江南大学近日正式开学,今年的5000名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就有2240多名,其中缴纳学费有困难的325人已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漂亮的校园、见多识广的同学、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全新的大学环境令他们兴奋,也让他们迎面撞上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自卑和困惑油然而生。

不识Iphone、Ipad

在大学城的商业街上,满眼是“3G天翼”的广告横幅。从湖南龙山县农村走来的小李把她暑假在家乡新买的手机拿给记者看:粉色,价格是200元。“你喜欢Iphone、Ipad这些数码产品吗?”这位人文学院大一新生一脸茫然:“I什么?我不知道。”记者和她一起走进桂园宿舍,看到有些新生宿舍里是另一番风景:笔记本视频聊着天,触摸屏手机通话上网,一个人8双鞋塞满了柜子。洗衣间里,一位母亲正在帮女儿洗床单,她说自己和女儿舍友的家长联合买了一台洗衣机:“孩子天天要出汗,洗衣服累。买台洗衣机很划算。”

入社团没有特长

走进小李的宿舍,桌上放了一大摞社团报名表、宣传单,这是入学这几天她和舍友讨论的热点。“加入什么社团都要填特长,爱好我倒是有,可算不上特长啊。”小李心里既羡慕又打鼓,“我从前只知道要努力学习,唱歌、舞蹈都没学过,学校不教,自己也没钱学。进了大学才发现好多同学都多才多艺,我觉得竞争时就比别人弱了。”

她的舍友小姜来自沭阳农村,入学时只带了简单行李,学费也要靠贷款,和班上自信开朗的城市同学一接触,就有点自惭形秽:“我们农村来的没见过什么世面,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心里很想参与各类竞选、招新,可又觉得底气不足。”

离开桂园前,记者又遇到研究生院新生小张,她说,自己是从村小、镇上初中、县中、淮阴师范一路拼出来的,能考到无锡来读研,“这个机会实在太宝贵了,我要好好地读。”苦读之路已经艰难,三年后还要面临残酷的就业竞争,这一点,从连云港东海县小村子里走出来的小张隐隐意识到了,但又不敢深想。

农村学生怀揣梦想走进大学殿堂,但梦想与现实的鸿沟不是用12年的苦读就能填平的。带着新生的心理困惑,记者找到校研究生会的一位学生干部。他介绍说,现在要加入社团,“特长”是必填项,无论是电脑应用水平还是交际和领导能力,农村学生还是处于劣势,想要融入新团体他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江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奚主任说:“大学校园内的贫富差距不可否认,甚至已经是国内高校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贫富差距会引发很多问题,有时会激化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影响学业或引发心理问题。”

平和有尊严地相处

江大资助中心的办公室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隔壁,老师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认为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正视贫富差距给农村困难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前者的蒋老师说,单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一筹莫展的学生已经很少,首先是国家助学生源地贷款扶困趋于普及,高校也多方筹集资金,对贫困生应助尽助。同时,江大还提供很多勤工助学机会,不仅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也帮助新生们从力所能及的岗位开始,多学多做,从多方面提升素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寒门学子以平和的心态、有尊严地和同学们相处。

“其实一个素质高的学生,即便家庭很富有,也会低调地生活,和所有同学融洽相处。”“我三年来遇到的农村学生,不少都很优秀,学习特认真,还乐于助人,我挺认可他们的。”在校园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师生,他们的回答让人增添了希望。一位商学院的老师还说,希望国家有更多更好的政策,让寒门学子有更多向上发展的空间。

网络链接:http://www.wxrb.com/node/news_wxedu/2011-9-8/61C51071A189498.html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