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江南文化研究院、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2021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1-03-05  来源:江南文化研究院   文:冯闻文、冯超 图:郭宝龙 审核:王建华

为进一步推动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3月4日,江南文化研究院、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2021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在行政楼B305召开。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党委副书记戴月波,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朱飞、校长助理张光生及学校社会科学处、社会资源处、图书馆与档案馆等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学院院长参加会议。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明新、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王月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汪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玉、江苏古运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军等受邀出席会议。研讨会由江南文化研究院、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焕明主持。

首先,戴月波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欢迎。他指出,在2021年初召开本次战略研讨会,共同展望江南文化研究院、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正当其时,希望研究院的发展立足于服务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聚合江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努力构建一个高层次、综合性研究平台。

接着,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汇报2020工作情况,他表示,自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时间以来,虽在江南文化和运河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人力资源、品牌建设、代表性成果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2021年将继续打造研究院特色品牌,提升在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引领力;推进运河文化整理研究,深入挖掘研究运河文化内涵;加强与核心期刊交流合作,促进《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长足发展。随后,研究院下设的10个研究中心代表相继就2020年的工作进展进行汇报。各研究中心阐明了各自的研究特色与专业优势,制定了相应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研究院3位特聘教授代表朱民阳、黄新、朱剑分别对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方向建言献策。朱民阳建议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江南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研究应提高区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聚焦研究中心的内在融合点,植根地域文化研究的生长环境和土壤,进一步发挥各自的支撑力量,实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服务无锡地方的发展。黄新提出研究院应当增设江南民居和江南建筑的研究,抓住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宅基地新政、城市更新的时代契机,探讨何为有无锡特色的江南民居,并建议对江南文化的无锡基因,无锡文化在江南文化中的唯一性做深入研究和思考。朱剑建议十个研究中心要形成学术共同体,形成可推广的学术品牌,研究院应当建成开放的学术平台,并吸纳一流学者。

其后,王月清介绍了南大在历史、考古、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相关研究进展,特别是江南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研究方面的特点;汪萍介绍了南京大学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相关经验;李玉侧重介绍民国江南地方史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通过民国江南史的研究构筑地方史叙事的新模式。两校专家一致表示,期待未来在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研究领域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李明新对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他特别强调研究院为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发挥了智库作用,提供了智力支持。

最后,朱庆葆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江南文化和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特聘教授、南大学者的大力支持。他强调,未来研究院的发展要“顶天立地,双轮驱动”,关键是如何凝练研究方向,如何发挥学科优势。他希望,研究院在未来努力做到:汇聚学术队伍,提高我校文科学术特色;体现开放融合的特色,释放专家、特聘教授、外部资源的能量;创作、产出学术精品,推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经得起学术检验的成果;提供决策咨询,用文化研究服务于地区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研讨会现场

校党委书记朱庆葆讲话

研讨会领导、专家发言

阅读( (编辑:江南文化研究院)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