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校刘小浩教授开发高性能CH4干重整催化剂,实现恒温800°C下近100%转化率、无副反应、无失活运行2000小时

发布日期:2024-12-06  来源: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文/图:李玉峰 刘冰 审核:顾志国 潘庆伟

近日,江南大学化工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在甲烷(CH4)干重整制合成气(CO+H2)的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在催化领域顶级期刊《Chem Catalysis》上发表,该论文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玉峰、硕士研究生李真薇为共同第一作者,刘小浩教授为通讯作者。

甲烷干重整(DRM)反应是实现温室气体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高效转化为合成气(CO + H2)的重要途径,产物合成气可用于生产多种优质燃料和高价值的化工产品。传统的镍基催化剂在高温反应条件下(大于800 °C)容易发生金属纳米粒子烧结和积炭,导致稳定性较差。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干重整催化剂设计策略。首先利用Stober法合成直径约为250-300nm的球形SiO2,然后采用静电吸附法将尺寸约为1.5nm的超细CeO2纳米团簇均匀分散在SiO2表面,最后采用传统的浸渍法将尺寸约为25-30nm的镍纳米粒子负载到超细CeO2纳米岛修饰的球形SiO2载体表面,进而获得具有高活性、超稳定的镍基干重整反应催化剂(图1)。设计这种模型结构的催化剂具有如下优势:(1)催化剂中较大尺寸的镍纳米颗粒有利于抑制其在反应过程中烧结。(2)更重要的是,超细CeO2纳米岛通过与Ni纳米粒子之间可控电子转移,实现对CH4的可控活化。可控电子转移可以通过控制SiO2表面CeO2纳米岛的浓度来实现。(3)同时,这些高度配位不饱和CeO2纳米岛的引入,通过Ni向CeO2传递电子或载体表面丰富的CeO2氧空位极大地促进CO2的吸附与活化,加速催化剂表面CH4裂解产生的碳物种的消除。这种纳米岛上活化生成的“活性氧”物种能有效缓解Ni金属表面活性位点的氧化失活,同时有效提高碳物种消除能力。此外,带正电荷的超细CeO2纳米岛实现了对SiO2载体表面Si-OH负电荷的覆盖,进而通过“疏碳效应”,调控催化剂积碳的类型与落位,抑制了积碳对Ni活性位点的覆盖。

研究亮点

1.超细(1-1.5nm)CeO2纳米岛分散在球形SiO2表面,通过可控调节Ni向其电荷转移,实现Ni表面CH4可控C-H键断裂,同时强化CO2吸附活化。

2.大量高度配位不饱和CeO2纳米岛有助于促进CO2吸附活化,从而强化“消碳过程”。

3.带正电荷CeO2纳米岛覆盖SiO2表面,由于其“疏碳效应”,改变了积碳类型和落位,有效避免了Ni位点积碳失活。

4.通过调节CeO2纳米岛在SiO2表面的浓度,观察到CH4转化与CeO2含量呈火山型曲线关系。优化的催化剂应用于DRM反应,实现了CO2和CH4转化率分别为96%和92%,无副反应、无失活稳定运行2000小时(如图2所示)。

这一成果近期以题为“Strong activity-based volcano-type relationship for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 through modulating Ni-CeO2interaction over Ni/CeO2-SiO2catalysts”发表在Chem Catalysis期刊上。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379053,21878127)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ecat.2024.101189

图1.催化剂结构模型和甲烷干重整反应过程示意图

图2. Ni纳米粒子与CeO2的相互作用对CH4干重整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A)反应活性与CeO2纳米岛含量的火山型曲线关系、(B)2000 h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结果,长周期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C)热重分析、(D)XRD、(E,F)Ni和CeO2的粒径分布,以及(G,H)HADFF-STEM和元素Mapping表征。

阅读( (编辑: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