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校举办市校共建无锡医学院建设专班会议暨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卓越医师创新班开设仪式

发布日期:2025-01-07  来源:医学院   文:吴晨、孙洁芸、李红娟 图:鲁钦正 审核:向琪、奚晓岚

1月6日下午,市校共建无锡医学院建设专班会议暨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卓越医师创新班开设仪式在江南大学文浩馆隆重举行。特邀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邱贵兴,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秦咏薪,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陈卫,校领导倪松涛、李旸、戴月波、张影陆、堵国成、马鑫及无锡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领导,江南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市校共建办公室、研究生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人力资源处、人才工作办公室、无锡医学院、六家附属医院负责人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师生出席了会议。

会上,杜小刚和陈卫共同为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卓越医师创新班揭牌。

吴正国在致辞中对无锡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办学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十四五”期间,江南大学紧扣“市校合作共建一流大学”和市校“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两个目标,在重点学科、人才队伍、科技创新、服务产业、文史传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无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联动获批临床医学博士点,建立国家、部委级科研平台,为无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吴正国表示,江南大学将坚持更高站位谋划、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在医教研协同领域推动人才互聘、资源共享,重点实施卓越医师培养,助力无锡医疗卫生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秦咏薪代表无锡市政府对江南大学为无锡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主动适应地方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与附属医院主动融合、协同发力,完成临床医学“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他希望,江南大学以本次创新班开设为契机,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沟通对接,做到医校深度融合;二是做好临床医学博士点内涵建设,要充分体现无锡医疗的特色和优势;三是要持续加强医学高端人才,尤其是医院高原高峰学科紧缺人才的引育工作;四是要利用好无锡本地医疗资源优势,主动交叉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江南大学医学学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平台保障,推动无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邱贵兴院士指出市校共建融合式发展医学是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并对江南大学未来医学学科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附属医院重视教学,培养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医教研全面发展;二是希望学校注重培养本科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的三基三严精神;三是希望学校瞄准健康中国战略建设需求,将临床医学学科与学校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国家级医疗中心和科研中心,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助力无锡市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马鑫作市校共建无锡医学院高质量发展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在市校领导的关怀下,依托市校共建的优势机制和专班小组的有力部署,无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顺利完成“十四五”协议关键指标,临床医学博士点和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创建,为无锡医疗事业发展累积关键的人才要素和平台要素。马鑫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在市校共建新办医模式下,充分发挥无锡强劲经济、学校交叉学科的优势,全力建成一流医学院、一流附属医院。

秦咏薪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颁发聘书,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曹文彬为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颁发证书,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和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笪学荣为临床医学优秀本科带教教师颁发证书。

此次会议共有无锡医学院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各附属医院95个科室医护代表等近千人参加。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过去市校共建合作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规划。无锡医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市校合作,共同推动无锡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跨越式发展,为无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致辞

无锡市政府副市长秦咏薪致辞

特邀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邱贵兴讲话

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无锡医学院院长马鑫作市校共建无锡医学院高质量发展报告

无锡市政府副市长秦咏薪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颁发聘书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曹文彬为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颁发证书

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和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笪学荣为临床医学优秀本科带教教师颁发证书

阅读( (编辑:医学院)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