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文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院新闻

江南大学举办“AI融合教育”专题培训,赋能新时代教学创新

发布日期:2025-04-23  来源:人文学院   文:朴雪 图:魏晓凤 审核:伍红林

4月18日—20日,江南大学教育学院举办“AI融合教育,智领教学革新专题培训,吸引全国40余名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及教育培训从业者深度参与,通过“理论+实践双轨研训模式,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的前沿路径,激活教育创新动能。

构建AI教学新范式。培训第一课,钱逸舟副教授分享了Deepseek、豆包等智能软件在文本生成、图片与视频生成、工具开发、文本配音等方面的实践方法,展示了提示词运用等实操技巧,以多个真实工具开发案例的演示,引导教师们学会如何清晰、准确地向AI表达自己的需求,以便AI能够生成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资源。

重塑课堂教学新生态。培训班第二课,王志军教授带来了《Deepseek重塑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的专题讲座,重点讲解了Deepseek软件在创作、问答、优化表达、让AI考自己、游戏设计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并为培训班学员分享了数智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案例。

打造数智融合新课堂。第三课,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马志强教授团队的3位研究生带领培训班学员们进行实践操作。在马志强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学员们纷纷动手尝试搭建AI教学应用。教师们尝试搭建AI教学应用:设计教案、开发英语单词消消乐等互动游戏、创建物理学科数字人形象,并在交流中解决实操问题。

重塑学术研究智能范式。培训班第四课,刘向永副教授解析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的路径,涵盖文献综述、结构优化、润色修改等环节,并借助知网研学工具进行实操。课程尾声,刘老师引用欧阳修名言:“作文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强调阅读积累重于技术依赖。

构筑教育评价新体系。在研学的第五课,江苏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资助项目“锡事明理”人文社科讲堂同期举办,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王靖教授为教师开展了《让人工智能成为我们的教学伙伴》的工作坊式讲堂。王靖教授结合教学评测场景中的10个案例,分享了AI赋能教学评测的基本原理、场景与实践。

培育教育科研新动能。培训最后一课,蔡慧英副教授讲解了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中小学教师申报课题。如何利用Deepseek辅助课题申报,从选题到申报书撰写(研究背景、目标、内容等)逐步拆解,强调需批判性整合AI生成内容,保持学术自主性。蔡老师特别强调,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要有批判精神,要注意向AI提问,并整合AI生成的内容。

学员成长回声:

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王若禹老师:有幸参加江大组织的“AI融合教育 智领教学革新”培训,本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数学教学革新的思维引擎。通过生成式AI的实践操作,我掌握了智能备课、命题、写论文、做课题等多项技能。作为新时代教师,我愿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探索AI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坚守教育温度的同时,用智能技术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贡献力量。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孙悦老师:本次培训最宝贵的收获在于推动了教学思维方式的革新。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多依赖传统的备课-教学-评价模式。而AI技术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备课方法,使课堂管理、学习监测和教学评价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在AI的技术浪潮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保持纸质阅读习惯,鼓励他们深入阅读、思考。同时,也要尝试将AI技术与纸质阅读相结合,利用AI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阅读资源和互动方式,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钱逸舟副教授分享人工智能工具

马志强团队为培训班学员答疑解惑

刘向永副教授作专题讲座

王靖教授作专题讲座

阅读( (编辑:王振彬)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