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视点 >> 江南视点

小切口激发大活力——校团委以社团课程促优良学风

发布日期:2024-06-12  来源:团委   文/图:吴垚 审核:魏珍吉

立足学生社团“规范管理”与“作用发挥”协同发展,进一步激活学生社团独特的育人功能,校团委借鉴“第一课堂”规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依托13个学生社团,试点开设了13门“第二课堂”社团特色课程,互动式、沉浸式的授课为同学们带来了新奇而又快乐的学习体验,推动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提能增效。

一、推出社团特色的“卖点”,激发学生探索学习

好学风的源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校团委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立足社团特色性质,开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社团课程体系。一方面,依托各学院学科特色和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具有江南特色的社团,满足学生思想品德、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兴趣爱好培养、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多元化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创新育人形式,抓住青年学生“猎奇”“尝新”的特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促使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之外,主动获取更多的涉猎,也使更多的学科知识得到了更广传播和多维交叉,提升育人质效。

二、烹出沉浸教学的“味道”,增强学生学习粘性

好学风仅有“三分钟热度”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粘性。不同于传统的课程,第二课堂社团课程主打“沉浸式”教学,让同学们通过动手做、亲口尝、入戏演以及运动流汗等方式融入课堂,以丰富的感官体验收获学习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能。首先,选好“食材”,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例如,手造艺术协会开设的“非遗手造技艺体验”课程,把体验制作漆扇、鱼灯、泥塑3个非遗艺术作品作为课程内容,吸引大家尝试并在学习中“深陷其中”。其次,选对“烹饪方式”,精心设计课程开展方式。例如,激光雕刻社团开设的“国潮文创激光雕刻”课程分了3个学习小组,课堂上以“轮转模式”组织教学,不仅解决了等待设备的问题,更“盘活”了课程形式,让课堂有趣且充实。

三、擦亮凝聚青年的“招牌”,促进学习资源汇聚

好学风还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基础和保障。校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凝聚青年的组织优势和育人优势,以项目化形式整合资源。首先,走年轻化的路子,由青年学生自己做主选择开什么课、怎么上课。例如,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在年轻人中特别流行,社团便在分团委支持下,整合专任教师资源,开设漆扇制作、中医养生等课程,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逐步打造成精品课程,深受青年学生追捧。其次,在社团课程建设上,校团委顶层设计,牵引各方面资源汇聚到社团中,使社团的开课条件得以满足,保障社团不仅开成课,而且开好课,开成同学们想要的课。坚持让社团骨干担任授课小老师,注入青年人自身的想法和元素的同时快速提升个人能力,更好地发挥朋辈引领的作用。同时,调动和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从专业性上给予指导,将专业知识也注入课程中。

通过推进社团开设特色化课程,不仅规范了社团管理模式,还汇聚了社团发展资源、提升了第二课堂育人质效,更让学生多了一种大学学习体验!多样化的社团课程,也展现了校园不一样的青春活力,实现一举多得的工作实绩。一堂堂动手课、体验课、互动课、挥汗课,寓教于乐、融趣于学、乐教乐学,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流行热爱探索、培养兴趣的学习新风尚。

以小切口激发育人大活力,校团委将以首批社团课程的开设为经验,分批次建设更多社团课程,努力实现“每社一课”的课程建设目标。同时,注重拓展社团课程的功能和形态,牵引社团课程向实践项目、育人项目演变,推动形成创建优良学风的江南学风建设新模式。

烘焙课

激光雕刻国潮文创课

酒文化课

手造艺术课

戏剧课

阅读( (编辑:江大青年)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