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文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院新闻

人文学院举办“你问我答”志愿服务专题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5-05-27  来源:人文学院   文:邓昌海 图:武笃正 审核:徐璐

近日,人文学院“你问我答”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在北区梅园“一站式”学生社区顺利举办。学生主讲人教技2202班何佳玥、2023级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丁亚宁、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张佳慧、2023级音乐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王麦瑞、教技2202班张若涵及80名同学共同参与活动。5位嘉宾分别围绕“初心与行动:志愿者如何书写奉献答卷?”和“担当与实践:志愿者怎样用行动诠释奉献精神?”两个主题展开交流互动,从志愿服务的不同维度出发,共话志愿精神。

何佳玥从志愿服务初心出发,讲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身份转变带来的持续动力。通过对比长短期志愿服务差异,结合云支教等案例说明实践对能力提升的作用,强调自我价值感和同伴激励是坚持的关键。最后梳理校青协等可靠信息渠道,倡导“善意终将开花”的志愿精神。丁亚宁聚焦志愿项目选择与个人发展,提出善用学生会等同辈群体资源。结合残障汇演、AI课程设计等案例,剖析不同场景对情感、技能、专业的三重赋能。最后归纳了志愿服务相关信息平台与应急策略,倡导志愿服务与职业规划深度结合。张佳慧分享了在云南支教时的创新实践,阐述从执行者到组织者的成长路径。通过统筹迎新、马拉松等大型活动案例,总结筹备要点与应急预案设计,强调在志愿奉献中实现专业知识转化与社会价值统一。王麦瑞串联党员发展与志愿服务,解析入党流程与考核重点,从学业、工作、志愿三维度分享经验,重点阐释“项目式管理”在大型活动中的应用。结合保研准备、500+服务时长等实例诠释“微光成炬”理念。张若涵以多元志愿项目为脉络,列举普通话测试、暑期支教、赛事服务等经历,凸显专业融合与团队协作在志愿服务中的价值。推荐校青协等官方信息渠道,提醒警惕非正规招募,倡导以开放心态践行“独木不成林”的奉献精神。

汉语2401班陆怡表示,通过这次学姐们的分享,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在志愿活动的获取上,我知道了不仅可以通过班级群、年级群和校园相关的公众号,而且可以通过小红书等网络渠道找到感兴趣的志愿活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姐们身上,我看到了志愿活动带给人的力量。参与志愿活动不仅可以学习相关技能,了解到更多的领域,而且能够获得大于志愿学时认证的志愿获得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情绪回报。这让我重新审视参加志愿活动的初心,我希望自己可以将在学姐们身上学到的经验用于具体实践当中,使人生经历更多,将善意和温暖传递下去。汉师2401班王舒睿表示,几位学姐的经验指导让我受益良多。志愿服务是以内心的热爱与担当为源动力,是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需要持续灌注自身的热情而非一时心血来潮。志愿能够通过微笑的善举为他人带来温暖与希望。虽然志愿会占据大量的个人时间,但正是通过一点一滴地实践,我们才能够获得成长。

人文学院立足“知行合一,以人育人”的理念,通过“你问我答”活动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生涯规划、心理调适、专业学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困惑。此次活动以“初心与行动,担当与实践:志愿者怎样书写奉献答卷、用行动诠释奉献精神?”为主题,为同学们搭建志愿服务经验共享平台,深化知行合一的育人实效。接下来,“你问我答”活动将继续紧紧围绕学生实际需求,注重系统设计和内容建设,秉承“价值引领性”和“持续吸引力”并重,注重学生反馈对建设内容和优化设计的重要作用,构筑有学院特色的朋辈交流师生交流平台。

学生分享

互动环节

合影

阅读( (编辑:王振彬)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