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4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理论、政策与培养路径”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召开。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长张斌贤教授等出席。人文学院副院长伍红林参加,并受邀在分论坛作报告。
大会主要围绕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交流。会上,伍红林作了《基于深度介入式院校协同的教育硕士“三习”实践教学改革》报告,对学院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间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针对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割裂、教育理论教学与职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两张皮的现实问题,提出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者在日常需坚持深度介入基础教育改革,与地方中小学开展面对面的深度合作,将学科发展的根扎入地方基础教育土壤之中,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双向建构、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融通,推动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院校协同培养教育硕士的制度与机制固然重要,但大学理论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在深度协同中形成的情感联结也很重要,由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硕士见习、实习、研习在中小学的日常化、持续化和深入化。报告内容得到与会者的共鸣,会后还进行了进一步深入交流。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实践教学工作组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部门承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各高校的23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现场